仁者无敌,当下的我们可以做得到吗

原创文章来源: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班第三学期《孟子》学习心得

文:邹敬

编辑:泽溪

治理国家,其根本的原理,就是要照顾好老百姓的生活。

如何照顾好呢?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可以有能力孝顺老人,照顾妻儿,安养自己,灾年有国家的帮助等。

自始至终,这个哲学的思想,就是孟子政治哲学的基础。始终把握这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对孟子的哲学主题有清楚的认识。

对于君王而言,为轻,就是讲做人君者不能太看重个人的欲望,不能够为自己的欲望而去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而国君的责任,就是自己乐乐,自己的要乐的,责是如何把百姓照顾好。百姓开心了,人心就在这里。自然可以富民强国了。

 引申一下,其实从现实的意义来讲。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身居高位者,国家与人民给了高位管理者相应的公众的权利。

有这样的权力者,不是利用权利来完成自己的私欲,而是如何为百姓谋利益。

作为开创公司或者企业的创办者,创办的根本原理,其实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企业存在的意义首先是让客户受益,照顾客户的利益,让他们因为你的存在,得到帮助,同时为社会进步的发展提供力量。

第二个意自然就是要照顾好员工的生活,员工生活就是要有良好的收入,有能力照顾家人。让他们在这里可以得到生存发展。我想,孟子在封建的时代,可以提出君为轻的观点,真是值得赞赏。 

 先来读读原文: 

1.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3.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4.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不仅是政治哲学的大家,更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大家。

感觉第一句话都可以称为经典。孟子的民为本的哲学思想之中的核心,就是行仁政。

仁政其实也可以回归刚才讲的话题,还是如何照顾好百姓这一根本问题。

首先来看,因为省刑罚,薄税敛,所以老百姓能够安心下来搞生产,自然生活就富足。

然后就会喜欢自己的国家与君王。如果有外敌前来,自然每个人都会为了保护家园而奋勇抗敌。国强自然就强大,外敌不敢轻犯。

仁者的第二个特点,自然体现在不好杀人这件事情上。

视百姓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有如此得视百姓生命的人,哪有百姓不归附的道理呢。

进行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周边国家的老百姓也就向往这样的国家。王天下的政治理想自然就可以实现了。 

还是再谈谈现实的社会中做人的这个角度。其实不要说君王,我个人认为,每一个自然人,其实提升自己的方向就是要有仁德之心。有仁德之心,其实照样是可以实现仁者无敌的。

比如说,你有利他精神,总是想把身边的人照顾好,把同事朋友照顾好。

别人有什么困难,你总是热情相助而不求回报。愿意为社会放弃一些个人的私益等。

这种人格的力量自然主会增长。增长的结果就是,有一群人愿意与你一起做事,愿意与你做朋友,在一些碰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会出手助你

如果当下的我们,能够做到有仁德之心,那世间也就无难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