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70余年前,魏巍的发问与回答,让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今日之中国,从雪域高原的戍边哨卡到祖国南端的三沙市,从科技创新的攻坚现场到乡村振兴的田野阡陌,“最可爱的人”从未远去,他们以铮铮风骨挺起民族的脊梁,以无悔担当书写时代的华章。
最可爱的人,是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是融入血脉的家国担当。回望历史,长津湖的冰雪冻不住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赤诚,上甘岭的炮火摧不垮“向死而生”的钢铁意志;他们爬冰卧雪、浴血奋战,用“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国家主权的长城。这种风骨,是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时的毅然决然,是黄继光扑向枪眼时的无畏冲锋,是无数英烈用生命诠释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的名字或许淹没在历史长河,但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民族前行的道路。
最可爱的人,是在和平年代甘于坚守初心,是扎根岗位的默默奉献。并非只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才称得上英雄,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使命、发光发热的人,同样是“最可爱的人”。在喀喇昆仑之巅,祁发宝、陈祥榕等戍边战士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守护国土安宁,用年轻的生命践行军人的誓言;在抗疫大考中,钟南山、张伯礼等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用坚守与奉献筑起生命防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放弃城市繁华,扎根大山深处,把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用青春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让英雄的风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最可爱的人,是在时代潮头勇于创新担当,是铸就民族脊梁的核心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英雄的引领;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从革命年代的“英雄辈出”到新时代的“群星闪耀”,英雄风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如今,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指引着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从“嫦娥”探月到“蛟龙”深潜,从“天眼”巡天到“北斗”组网,无数科研人员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攀登科技高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无数驻村干部、返乡青年扎根基层,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让“三农”发展焕发新活力。这些“最可爱的人”,以英雄风骨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书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今日之中国,正是因为有无数“最可爱的人”以英雄风骨挺起脊梁,我们才能在百年变局中乘风破浪,在风险挑战中坚毅前行。致敬“最可爱的人”,不仅是铭记他们的功绩,更是要传承他们的精神——让英雄风骨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坐标,让担当奉献成为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让民族脊梁永远挺拔,让英雄之光永远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