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从知道到做到,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今天听的这本书《知道做到》就是教会我们,知道之后如何做到,缩短知道——做到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知道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对此,我们该怎么办呢?
原因之一:信息超载
今天看到一个专栏,觉得“哇!太好了,这正是我想要的!”,然后买下来;明天看到别人在学什么,又觉得很好,我也想学,然后报名参加;后天看到一本书,又戳中了自己的痛点,买!……
结果,时间和金钱都付出了很多,回头盘点一下,却发现没学到多少东西。为什么?因为你要不就是浅浅看看,然后告诉自己“我知道了”,然后丢一边去了;或者你根本没时间看和学那么多东西,买来的东西都躺在手机的某处,无人问津,只是做为你与朋友的谈资——“某某专栏吗?我订了啊!”、“你也学某某东西?我也报了培训班哦!”“某某书?听说过啊!我还买了呢!”。
“知道”,就是“知识和道理”。你有越来越多的“知道”,就像你有一堆砖头在那里,可是你那堆砖头什么时候变成房子呢?
想变成“房子”,需要你动起来:重复、思考、输出。
首先,你得承认自己学不了那么多东西,所以,要有勇气舍去一些东西,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要有勇气花时间在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上。所谓花时间,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据说播音员练习,常常是拿同一篇稿子,不停地练习,直到练到稿子中的每个字都念得字正腔圆,才换另一份资料。想学英语口语的人,也常用这个方法。这就是在找语感,是打基础的。基础打好了,再练其他东西,就会非常快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其次,得有思考。思考,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知识只有内化了,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要有输出。输入知识,经过自己的内化,再将它输出来,你会发现,以后在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个知识点。以前,我看书总是只做摘抄,抄完后,就扔一边再也不看了。结果发现自己好像没读过那本书一样。现在,我听过、看过一本书,尽量写下自己的理解,并将其中观点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尤其是联系到自己感兴趣的亲子教育中。做得多了后,突然有一天发现,所有道理都是相通的。
重复学习那些对自己重要又必须同一个知识,深入思考,并及时输出自己的思考。比如,我现在就将写作和普通话演讲当作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来学,每天不停地重复,然后将它们与亲子教育联系起来。而英语,是我感兴趣、又认为很重要的知识,所以也会每天花一些时间重复学习。
原因之二:消极过滤。
有些人在学习新知识时,常常会用自己固有的旧知识,去反驳新知识,没有用空杯心态去学习新东西。如果总是质疑和否定新观点,那就很难学到新东西。相反,如果对新观点,采取“绿灯思维”,先接受这个新观点,然后去想它为什么是对的,或者有哪些部分是有价值的,如果我学会了,可以如何利用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拓宽了自己的思维。
质疑环节当然也要有,但要放在“绿灯思维”之后,采用“黄灯思维”。这就是先认同,再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对方也会感觉被你尊重,交流起来更顺畅,说不定就会在交流中产生更多的新观点呢!
原因之三:缺少跟进
知道自己学过的东西很重要,也知道行动更重要,可是常常三分钟热情,无法持续下去。
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我学到了这个,我也做了一段时间,怎么总不见效果出来呢?学习,没有立杆见影的事。这点,要常常提醒自己才能让自己持续下去。
另外,给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我告诉自己,持续日更一年,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如果做到了,我会去做一件一直想做而又没做的事情。
还有,同一件事,不要给自己每天定太多任务。我学英语,就是简单地规定每天朗读一篇或长或短的英语文章,录音,传上网络;英语单词,每天背高考词汇20个,四级词汇10个(以前是5个)。我不急,我就慢慢来,没关系。
最后,不怕把目标说出来。说出来,就相当于承诺了,既然承诺了,就去做到,给孩子一个榜样。
当我们清楚了知道之后、为什么做不到的原因,并开始采取行动时,就能缩短知道——做到之间的距离了。
这就是我听了《知道做到》一书后的感想。
怎么样?想做什么,就行动起来吧!
大家好!我是江南木子,小老师一枚,喜欢阅读,爱好写作,相信通过写作,能改变自己。现在是《007.不写就出局》21班成员,正在践行日更365天,邀请你来监督我。另外,我每天都在读英语,笃信总有一天能用上它。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悦读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