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在小学至少是初中就开始学习英语了,十多年的学习,听不懂剧中词,唱不了英文歌,见了外国人退避三舍,最尴尬莫过于拿起说明书、看到电脑屏幕全是英文时的茫然举措。
本尼•刘易斯的《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这本书像久旱逢甘霖一样,滋润了好多在路上学英语的小伙伴。
一、目标具体化
目标不要定的高大上,高不可攀。根据自身基础选择切实可行的目标,分解任务,逐个达成。
如找人开口说,先选个话题,收集这方面的材料,多读多背,加上自己的观点。不会说,可以通过网络、朋友帮忙来查找、修改,再主动去找人练习。
有一定的积累后,多多少少会道出一二三。迈开第一步,自信飙升。通过反馈,找出本次聊天、谈话的不足。在备战第二次出击时,多方位改善。
在一次次的练习中,会发现词汇、语调、俚语的用法有些不妥或发现短板时,制定详细目标,集中时间精力,一一攻破。在后来的练习中全面提高。要想迅速提升,安排每天的充电时刻必不可少。
二、间隔的重复记忆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间隔重复记忆那些不熟悉的内容,如单词或句子制成卡片。把难的放在前边,已会的或很快会的,放在后面。通过高频率出现及把时间精力留给难的来记忆。
Audrey也曾经给我们这样的方法。
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组织工具、资源工具。有安排难易程度的收藏功能APP,集中近期重点内容刻意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三、刻意营造环境
语言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生活的,关键在于“用”,如同开车,拿了车本,却一直不上路,久了也会忘记的。
大部分人抱怨没有语言环境,无法去运用。不在国外就不能说外语了吗?没有外国人就不开口了吗?of course not!可以通过网络找人练习,一对一的聊天陪练。可以找同目标的朋友,先练习起。
让切实的目标带动行动,通过行动反馈不足,利用工具、记忆法,加以改善。创造环境边学边用,记住:语言不是学会的,而是逐渐适应的。终有一天你也会开了挂般开口说外语。
做,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