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关系,是没有期待的关系

人都有情绪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习惯于把对方能否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当成衡量关系好坏的标准。

精心编排了一条朋友圈,就盼着熟识的人都来给自己点赞评论;微信上跟朋友发了个消息,就希望能够及时得到积极友好的回应;

于是就连聊天时对方的一言一行,有时也会成为我们揣测和关注的重点。语气这么冷淡,是不是不在意我?连个笑容都没有,是不是我哪里说错了话?

其实在索求情绪价值时,我们往往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但也正是这种潜藏且不愿被直视的需求,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烦恼痛苦。

你会发现,生活中随时都有让你失望的人与事。即使是和你关系很亲近的人,也根本无法做到始终如一地满足你的期待。

为什么会这样?

每个人都有情绪,也都会有不如意开心的时候。

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双标之处就在于,自己无法做到情绪稳定,却要求身边的人扮演好情绪滋养的角色。

换位思考一下,这是不是根本不切实际。事实上,如果真的有人能长期做得情绪喂养机,那大概率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ta在通过制造精神依赖的方式以达到控制你的目的;二是ta只是在暂时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为讨好你。

无论哪一种,都不会成为健康长久的关系。所以,伴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能理解这样一个道理:君子之交,宜淡不宜浓。

很多时候,关系越淡,合作反而越靠谱;期待越少,相处反而越舒服。

两个人之间,无需欲言又止,不必逢迎伪饰,没有索取束缚。有事直接说事,无事各自相安。你不用刻意付出什么,对方也不用费心猜测什么。大家就简单地相处,互不要求,各不越界。

要知道,真实自由地做自己的前提之一,即是允许别人不按照你期待的方式做回应。正如有句话所说:“把别人还给别人,才能把自己还给自己。”

过去,我们以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连结得越紧密才能越稳固。而在走向成熟历经世事之后,我们终于懂得,最好的关系,其实是没有关系。

往后余生,别再执着于从关系中寻找意义,索取认可。我们真正要努力做的,是把时间精力用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情绪主宰者。

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身心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

一切不假外求,你我本自具足。

舒服的人生,都戒掉了期待,因此而得无限自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