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成了亲戚朋友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也宛如一个“教育成功者”,成了被人羡慕的对象。对此,我虽不以为然,却也有点沾沾自喜。
但是,我知道,初中三年,我真的没有像别人认为的那样,付出了太多。最主要的,我感觉,还是孩子本身比较自立,我只是在他快要偏离正常轨道时稍微拉一把手而已。
这次,儿子上了重点高中,并不是万事大吉,而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这三年怎么办?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看着管着孩子;还是让他住集体宿舍,去放手一搏自己的未来,还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考虑再三,我选择了后者。原因固然有经济的考虑,更重要地觉得住集体宿舍还是有好处的。事实上,据我了解,有的孩子住集体宿舍后一改在家中散漫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增,与初中时的表现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从学校整体来看,真正的顶尖学生往往是住宿舍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儿子也有心过过集体生活,多交几个朋友,考验一下自己,我觉得这值得鼓励。想想自己当年上高中都是住大宿舍过来的,他们为什么不行呢?
但是,想归想,心里还是有一些没底。因为无论是我,还是儿子,周围都有人对集体宿舍生活不看好,泼冷水,虽然我也知道他们是真的为我们在考虑。好在,时间能够澄清一切迷雾。如今,开学已经近一个月了,我对孩子过好集体生活的的信心逐渐得到了加强。
信心首先来自于儿子的舍友。住集体宿舍,舍友很关键,而能够遇到什么样的舍友是有运气的。儿子住的是4个人的宿舍,3个舍友我虽然只接触了几次,但是感觉都挺优秀,他们性格稳重,腼腆而内秀。这一点在儿子的口中得到了佐证,儿子总是说起舍友们各种各样的优点,有擅长学习的,有热心勤快的,有干净整洁的。听了这些,我就很高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孩子在一起,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
信心来自于学校的军事化管理。集体宿舍管理很严格,只要住宿舍,一般不允许请假回家住;宿舍定时供电、关灯、关门;每层宿舍都配备了教官,负责对宿舍学生自我管理的日常检查,严格到桌子上除了书外什么也不让摆,以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宿舍的孩子都是一个班的,有利于管理,孩子们的作息时间更容易保持同步。
信心来自于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走出了我的预期。一天中午,我去给儿子送东西。那天,宿舍的值日是儿子和另外一个舍友负责,宿舍之整洁、干净程度另我惊奇。我当时既感动、又放心。孩子长大了,多数事情他都在尝试着自己解决,现在他每天自己洗袜子,这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儿子的人际交往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那天我下楼回家时,儿子还把我送到了楼梯口,儿子是越来越懂礼貌了。
信心还来自于孩子成长路上家长们的支持。家长是孩子们最可靠而坚强的支撑。开学以来,孩子们熟悉了,我们家长也熟悉了;孩子们成了朋友,我们家长们也成为了朋友。我们都有一个共识,一方面要放手让孩子加强自主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应该积极地帮助解决,以让孩子顺利适应集体生活,促进健康成长,勇敢地迎接具有挑战意义的三年,实现人生的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