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创作的打油诗。我们天天和孩子们打交道,在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许多时候孩子都有自己独到的东西,都有做父母的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之心,放下家长的面子和权威,拜孩子为师,向孩子学习。
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孩子也不例外。拜孩子为师,可以促使孩子主动自发地努力。向孩子学习,对一些父母来说不可理解。有的父母会说,我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多;我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都多;我大学毕业,看的书摞起来比孩子人都高;我工作这么多年,有过这么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我还向孩子学习什么。小孩子,他们知道啥。著名作家毕淑敏曾介绍了她和她的儿子有一段趣事。全文如下: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说:“咦,你为什么不表态?难道不觉得我很勇敢吗?”
我说:“是啊是啊,很勇敢。可世上有些事并不单是勇敢就够用。比如这件事吧,还得有钱。”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金牌银牌历来都只有一块,多么激烈的争夺。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播放佛教音乐,您从少林寺带回的药师菩萨曲,听的时候就让人感到很宁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像你这样布置起来,我想起了旧社会的天桥。人家征的是建筑创意,要像悉尼的贝壳状的大歌剧院,有独特的风格。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矿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你想过没有?再说什么样的建筑材料,可以长久地保持你所要求的透明度?还有你设计螺旋状的飞梯,多么危险!反正我是不敢上这种喇叭型梯子的。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在我们几乎将这事淡忘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
他看了一眼地址,是那家征文发起部门寄来的。儿子对我说:“妈妈,猜猜信里有什么?”
我说:“一封感谢信。所有的投稿者都会得到的回答。”
儿子说:“我猜是一张飞往东京的机票。”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我想,这同我们这儿的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烘托气氛,以壮声威,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像奥斯卡奖一样,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一个建筑奖恐怕不会像电影奖那样张扬。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毛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当我们把这件事完全忘记的时候,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那天隆重的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瞠目结舌。停了一会儿才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这件事使毕淑敏感触很深。从儿子身上,她看到了后生可畏,看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 用毕淑敏的话说:“在这方面,成年人和孩子比起来,的确是少了一些冲动和闯劲。”
现代社会知识量大、信息量大,一个人不学习,靠自己那点老底子很快就会落后。所以社会要求所有成员都要终身学习,做父母的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学习。而孩子对于新的东西学得比较快些,和孩子交流,向孩子学习就成了必然。
拜孩子为师,孩子自然会从心里发出“我真行”的正面信息,使孩子变得十分自信。父母拜孩子为师,就自然会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受到父母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尊重父母。这样,家庭气氛变得更加和谐。
父母只有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才能跨越亲子之间的“代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是父母应该注意的。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给了我们做家长的一个学习、成长、丰富人生的机会,让我们拥有新的角度、领悟和责任感去看待世事人生。我们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影响着我们,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的优点和弱点,找到教育孩子的关键点,使我们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有的放矢。
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种幸福。做父母的,如果不学习怎样做家长这一课,不仅做不好家长,也体会不到那种独特的快乐。在孩子的眼里,我们只是一个没有价值也没有尊严的“大人”而已,更成不了他的良师益友。许多时候孩子不但不会听话,还会时不时地嘲笑和挖苦我们。要让孩子真正地敬重和信服我们,除了学习和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别无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