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同学的语言进步在这半年实在是突飞猛进,快得让人措手不及,和佑小时候一样,我们还在回味他的只言片语,他已经大踏步迈向前方。
还记得上个学期和刘艳老师感叹,看拙同学的主动替换练习,和我们在语言学习中给孩子的练习一样一样呵。当时拙坐在床上,指着自己的腿念叨,宝宝腿,然后指着妈妈腿,“妈妈腿”,还有“爸爸腿”,“哥哥腿”。那时候的拙,还刚刚从会叫人的初级阶段,进入简单词组的组合阶段。
之后开始了简单句模式,有了主语和谓语,最典型的是“宝宝拿”,“宝宝吃”。以宝宝为主语,所向披靡。
在发音上呢,拙同学和小朗哥哥的特点刚好相反。小朗同学是把“G”发成“D”,所以小朗的“哥哥”(gege)在好长时间里都是(dede),萌极了。所以对此我们也很期待,结果拙同学从一开始,就清晰地发出了(gege),让我们颇有点小失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家里毕竟有个哥哥,所以每天“哥哥”这个词的输入量实在太大的缘故。不过呢,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平衡”,拙同学正好反过来又把“D”发成了“G”,所以问他妈妈叫啥,都是“gougou”(豆豆)。
从只有主语和动词的简单句扩展到更为多样的句型,这个过程似乎更快。仿佛某一天忽然就发现小朋友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各种意图了。有一天,拙同学要桌上的零食吃,那是我们从四川带回来的一种苕丝糖,有点硬,妈妈就又拿了另一种米花糖给他。拙同学都品尝过后,指着米花糖说,“这个好吃”。又指着之前的苕丝糖说,“这个太硬”,然后又指着米花糖问妈妈,“这个还有没有?”能够通过合适的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逻辑层次,还有了形容词副词的参与,句型上疑问句的加入,不能不说完全达到了高级水平呵。
周末跟着哥哥姐姐们去爬山。哥哥姐姐们登顶去了,拙同学小试一把后我们就先行返回到了山脚下等待。山脚下有一汪小泉眼,附近或者慕名前来接泉水的阿姨们带着瓜子什么的在旁边耐心等待,还有另外两三拨爬山归来或者准备上山的同志们也在山脚的亭子里补给。于是拙同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语言功力,再加上为了吃勇往直前大无畏的卖萌精神,无一遗漏地参与了每一拨阿姨姐姐们的大吃小吃活动——山上摘得的松子,小苹果;阿姨带来的两种瓜子各一大把;姐姐的香蕉,还有甜饼……妈妈在旁边陪得那叫一个汗。
除了说,拙同学卖萌的必杀技还有唱。拙同学的“唱功”基本完全证明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拙同学在语言发展之后,之前爸爸妈妈哄他睡觉的常用小儿歌或者“抒情”歌曲都被拙同学直接输出了——比如爸爸最常用的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已经成为拙同学目前的代表作。只是拙同学版本带有浓郁的西北风味,有点摇滚+老腔的即听感,比爸爸单纯的抒情风格显然有了更多创作,这个部分不知道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妈妈还没有太琢磨清楚,想来是有其他输入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