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与人交往时,由于自己比较热心,遇到他人请教,总是热心帮忙。但是有时比较郁闷的是,好像有些人问你,你就活该回答,有时问题很简单,却能把你问得很烦。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对方打开的方式不对,搞到自己很无奈。下面举两个例子:
1
一个女孩子W君,是位单车的车友,平时在一个大群里,但是没什么交流。某次突然发微信问我某个朋友的微信名片,看到我有点火大,她是这儿发的:
那个
Z君的微信发给我
加他
虽然咱们是车友,但是这么长的时间没联系,总归有些生疏,你这么说话,感觉我活该就该帮你这个忙。起码的称呼都没有,一上来,就那个,我好想不叫那个吧。当时就想回她:你找别人问去。后来想想,女孩子,不必要了,回她,反而多了一些麻烦,于是就不理她了。
2
羽毛球是我强项,常常有朋友会问下关于羽毛球的问题。有买装备的,有问技术的。问题本身可以一次性问完,对方结果分成好几个,而且每个问题相隔很长时间,打断我好几次,让我的热心一下消沉,多了些郁闷。一开始对方问,我是新手,推荐下球拍。(头大,不知道你对牌子有什么要求,需要多大的价格)。于是推荐了一把好的球拍500元左右的YY。对方一听,贵了,要200-300的。好,推荐后,隔了一两个小时,又问,某某牌子怎么样?到最后,解决完后,花了我好几个小时。其实,如果对方直接问我:我是新手,想买个200-300的球拍,什么牌子都行,有什么推荐?我15分钟就能解决了。
以上是我遇到一些对方请求帮忙的例子,这样的方式,可能你也会比较想拒绝,但是如果对方打开的方式好些,我还是比较乐意帮忙的。像我,每次请求对方帮忙时,心里总会比较客气,毕竟要用到别人的时间和知识,我一般会这儿做。
1 礼貌开场,然后开门见山。以微信为例。
别问在不在,等对方回在时,再隔时间问问题,时间成本大了。比如像上面的例子:我是新手,想买个200-300的球拍,什么牌子都行,有什么推荐?
2 记得表达感谢。
当对方帮了你忙后,可以适当提出:我这边有点小特产,味道还不错,你地址给下,我给你寄点,你尝尝看怎么样?
3 提前做好功课,简单的问题先百度。
有些问题可能比较难,但是基础的知识是可以百度的,就不要都拿来问。实在不懂的问题,拿本本子记下,到时一起问,节省对方时间,也提高自己的效率。
4 适当表示你能提供的帮助。
这个社会是相互的,只有互动,彼此才能长久。如果你实在不能提供什么帮助,那就发个红包吧。大小没关系,关键是心意。
其实,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总少不了要麻烦请教人的时候,秉持将心比心的原则,总能找到帮你的人,而遇到请求你帮助的人,如果打开方式对,相信你也会尽力帮助的。
以上就是自己的一下小感悟,希望对您能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