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AI赋能EA驱动的软件工程创新理论与最佳实践》出版之前
一、前言
最近很多专家在分析用友软件公司连年亏损的各种原因,有运营问题,有交付问题,等等等。但都没有分析出最根本的原因。
其实,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商业软件公司缺乏管理软件产品化设计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不知道管理软件产品化设计的两个基本的底层业务逻辑:统一的行业数据模型和统一的行业业务模型。
只有把握这两个基本业务逻辑设计出来的软件才能成为行业产品,才具有行业的通用性。但是根据我和他们的接触,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掌握这两点基本的底层逻辑。
当然,要把握这两个基本业务逻辑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企业的管理经验,还要有大型、特大型软件工程的研发与实施经验。
二、问题与痛点
1、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但软件工程的理论却没有太多的进步(目前国际上的软件工程理论主要偏重于微观层面,缺乏宏观的框架设计理论)。虽然SOA思想和基于SOA思想而实现的微服务架构技术对软件工程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解决IT与业务严重脱节问题,软件工程的失败率依然居高不下(存在两个2:8悖论,暨80%软件工程是失败的,80%的失败原因是需求设计不合理);其根本原因是我国软件公司缺乏软件产品化设计的底层理论基础和业务逻辑,或者说是缺乏理论指导。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本科或硕士),刚毕业时大多数无法开展实际软件编程工作,必须到专业软件培训机构(如达内、黑马)培训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开展软件编程工作。这也是我国10多年来软件培训学校火爆的原因。
而我国软件工程的教科书很多还停留在20多年前甚至30多年前的状态上,教科书内容大都是纯理论而缺少相对应的实践案例来支撑。根据大学老师反映,老师讲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基本都不怎么听讲。根据我多年的校招经验,我们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是掌握碎片化的软件知识,缺乏软件工程的整体性认知。
另外,随着国产化替代和“信创”政策的支持,国际软件公司(特别是管理软件公司,如SAP)逐步退出中国市场,我国软件公司逐步扩大了市场份额,但是却很难提供客户满意的交付,他们的亏损也连年扩大(如用友2024年亏损20亿,2025年一季度亏损达7.36亿)。造成这个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商业软件公司缺乏管理软件产品化设计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不知道管理软件产品化设计的两个基本的底层业务逻辑:统一的行业数据模型和统一的行业业务模型。只有把握这两个基本业务逻辑设计出来的软件才能成为行业产品,才具有行业的通用性。但是根据我和他们的接触,他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掌握这两点基本的底层逻辑。
2、痛点
目前的软件工程理论都是国外学者创立的,都是偏重于微观层面(如UML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理论等)。而大型软件产品(如ERP)设计,需要宏观理论的指导。而我国商业软件公司的产品,大都是模仿国外软件产品的碎片化设计或者是中国特色的个性化设计,缺乏行业的通用性和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比如财务系统和采购系统、生产系统都是独立的,没有整体的业务架构,不能数据共享和流程贯通),而不懂其设计的背后底层业务逻辑以及理论基础。也就是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国的软件产品往往不具备行业的通用性,因而在软件实施的时候,造成大量的定制性开发。这也是这些年用友、金蝶在市场不断拓展的同时,亏损也不断扩大的最根本原因。
由于我们国家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没有真正的CIO角色,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和软件工程的认知非常浅,他们对软件工程也经常追求高大上的大干快上策略,因此经常造成:“软件工程验收之日,就是它寿终正寝之时”的现象。
互联网公司没有企业架构师这个角色,软件设计都是在摸索中发展起来的,更缺乏软件设计的理论基础。比如阿里巴巴的电商软件(淘宝、天猫、咸鱼等),耗费10多年的时间进行软件重构,才形成了所谓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这样一种认知。实际上,这是由于阿里巴巴软件开发团队(包括其他互联网公司软件团队),不了解零售行业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没有统一业务模型设计和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化)设计造成的。而我国中央企业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就已经有了EAI(企业应用集成),就已经有了事实上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只是没有提出中台的概念。所以,如果阿里巴巴在开发电商软件的时候,能够请到央企的企业架构师做设计,起码能够少走10年的弯路。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至今还没有认识到的问题,还一直在高喊着业务场景这样一种碎片化的软件设计思维,因为业务场景是整个行业业务模型中的局部点状的存在。
三、解决之道
所以,我国急需要一套全新的软件工程理论来指导软件工程实践,以保障我国软件产品化(特别是工业软件)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因此,本人根据40年中小型、大型、特大型软件工程实践,把管理学理论(如行业价值链理论等)和自创的《林氏企业架构理论》和《POD需求建模新方法》引入到软件工程中来,编写一部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如AI赋能高效软件开发),并符合行业规律性的《AI赋能EA驱动的软件工程创新理论与最佳实践》教程。
本书以软件工程2个著名的2:8悖论为触发引入企业架构方法论作为宏观的大型软件工程理论(第一章),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基础(第二章),以管理学理论和创新的软件工程理论为核心(第三章),以软件工程的实践为重点--桌面软件开发和WEB软件开发(第四章、第五章),以AI赋能高效软件开发为亮点(第六章),以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为保障(第七章),对软件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具体阐述。既有宏观的整体框架设计(蓝图设计和概要设计),又有微观的过程细节设计(详细设计);既有创新的通俗易懂的理论阐述和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案例的支撑,又有具体的开发工具及开发环境安装和代码实现的技术操作细节,是一部系统性、结构化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软件工程教材和参考图书。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以管理学理论和作者自创的《林氏企业架构方法论》作为宏观软件设计理论依据,以作者自创的《POD需求建模新方法》作为微观详细设计理论依据的软件工程教科书。POD框架正好与SOA架构对其,软件架构师非常容易理解和设计公共业务组件。这两个理论通俗易懂,解决了IT与业务严重脱节的难题,也解决了我国商业管理软件公司软件设计缺乏理论支撑的根本性、结构性问题。
四、读者对象
1、主要读者对象
商业软件公司(特别是管理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的业务总监、技术总监、产品经理、需求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
企事业单位内部的IT支持单位(如信息中心)或IT服务公司(如中国石油的昆仑数智) 的业务总监、技术总监、产品经理、需求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
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非科班出身的计算机自学编程爱好者。
2、次要读者对象
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部门(如科技信息管理部)的管理者;
互联网公司的解决方案架构师、产品经理,CTO、软件架构师、软件开发工程师。
五、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