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
前几日,和老婆去朋友那儿吃饭,路过一条旧街时,老婆像是突然被什么东西触动到了,转过头来拉着我问:
“老公,你知道这条街吗,知道这是哪里吗?”我不以为意,答到:“这边我不太熟呢。”
“我刚来成都的时候,就是在这边上班的啊。”老婆把话接过去。
“现在回想起来好怀念啊,那个时候,工资不高,和小凤她们一起合租的房子,就在这旁边不远,我们下了班就会那边的菜场买些菜,晚上回去一起做。
对了,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骑自行车,二环高架刚修好,还没通车的时候,我和小凤上去绕成都骑了一整圈,真佩服自己当时的体力啊哈哈哈哈。
学会了之后,我就又买了辆电瓶车哈哈哈哈,那个时候就觉得,电瓶车好方便啊,哪都可以去……”
老婆一边把手放在嘴边防备自己的笑声,一边手忙脚乱地想把记忆里的东西都翻出来给我。
最后用一句感叹作结:“说真的,如果人生真的可以一直像那段时光一样,简单快乐,无忧无虑,就算很穷我也愿意!”
我耐心地听她讲完,之余有些诧异,我老婆这样一个你问她什么样的生活会觉得幸福,她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有钱的生活的这样一个人,也会在某天恍然告诉你,其实就算穷也没有关系。
2_
我发现,很多人谈论愿望和理想,想象未来幸福生活的时候,很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生活。
比如你总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人:
恋爱前,总觉得男朋友身高没有180是不行的,却最终被一个身高170的温暖男孩子打动了;
恋爱前,总觉得女朋友最起码要比自己年龄小一点吧,却被一个长自己几岁但很单纯的女子吸引了。
就连我老婆和我在一起之前,她也未曾想到过,最后会和我这个只吃素食的人走到一起。
甚至有一次,她还悄悄跟自己的一个朋友说:“以后谁要是做了木木的女朋友,肯定会很惨吧,说不定连肉都吃不着~~。”
后来呢?
后来她就做了我的女朋友。
乔布斯对于消费者曾经有一句经典的总结——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对比一下,我们其实也一样,常常也并不清楚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
但你总会看到一些执着的人,守着自己对幸福似是而非的执念,不计代价地坚持,却不知不觉地,已经无法再觉察生命中擦肩而过的温暖。
3_
台湾作家美亚曾经在自己的文章里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2013年,美亚完成小女儿的哺乳事业后,扭头又扎到了自己的写作事业中,但由于身体状态很不好,工作强度过大,美亚的身体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去广州的医院做检查前,美亚没有打算让人陪同,但给丈夫老李留了一张字条:“老公,我曾说你娶我用了你毕生的运气,但其实,嫁给你才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平时脾气不好,和你说声对不起。”
之后,美亚又给父母发了一条微信:“我这两天去广州上课,勿担心,注意身体。”
眼眶湿润后,又补了一句:“爱你们!”
在已经做好最坏心理准备的时候,医院的检查结果出来了——乳腺囊肿,并没有产生病变,老天跟美亚开了一场玩笑。
但美亚后来回忆,正是这个虚惊一场的玩笑,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
当她从囊肿手术的麻药中醒来,迷迷瞪瞪地看着已经坐在床边的老李的时候,才第一次发现:
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所谓的名满天下,而是最最简单的:
还可以继续做眼前这个男人的老婆;
还可以继续做一双儿女的妈妈;
还可以继续做自己父母的女儿。
这个世上总有很多幸福,进行时感受不到,甚至从未想过会失去,却总在必须要面临失去的时候,才发现无可挽回的措手不及。
4_
知乎网友帅大虾分享过自己的一则小事:
qq密码丢了,申诉密码,申诉时有个问题是:“你的梦想是?”
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怎么记得清楚当初写的是什么啊,
于是我随便填了一个(钱),答案错误,
于是我又填(女人),答案错误,
于是我又填(车子)(房子)(工作)…… 全部答案错误。
后来我输入(快乐),答案正确。
就像白岩松所说的那样:人走得远了,便容易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有没有过一瞬间,你也发现,自己也正在慢慢变成一个忘记答案的人?
看起来越来越成功,生活越来越好,却并没有变得比从前更快乐,更幸福。
什么原因呢?我想借俞敏洪的话来解释。
在一期《奇葩大会》上,蔡康永问了俞敏洪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也可以吗?”
俞敏洪在回答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觉得人呢,一辈子两个东西最重要,第一个呢,他是不是能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间,有获得快乐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是说,是不是你的伟大志向,有能够更加让你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5_
当我们被一个“15亿”的词刺激,焦虑着被同龄人和时代抛弃,疲于奔命地向前赶的时候,这个时代其实也把另一份焦虑抛向了生活——多少人,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忘记了幸福的模样?
想起英国著名歌手约翰·列侬小时候的故事,拿来做结吧。
还在上学的时候,列侬的一个老师给他布置过一道作业:“请写出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
列侬写道,“快乐(幸福)。”
老师把小列侬的作业返给他并说:“我认为你没有明白作业的要求。”
而小列侬又把作业送给老师,然后说:“我认为你不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