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是:经常读书的人,心里想得相对就多,所谓“无事生非”。本来没什么事,谁让你想得那么多,想得多了,事情就多了,这对于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改变的人来说是个极不情愿的事。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他的生活不能按部就班,一切都乱了……
这样的人过得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对社会不好奇,对生活没有激情,一切按照固有的习惯,按照固定的模式,生怕闹出什么乱子,就连走哪一条路到哪去都不会轻意改变路线。我们身边不乏其人,很多人对世界不好奇,也没有想象力,其实不是他们不热爱生活,而是他们读的书太少,失去了勤于思考的能力,对未来的、没有经历过的、新鲜的事,心存恐惧。他看不到对整个国家发展的欣喜,想不到对一些社会关系的担忧,也感觉不到对世界某处的深处悲凉。
为何恐惧?因为他们怕失去。他们怕失去现在的生活,怕失去现在所拥有的,怕失去固有的一切的一切……正因为怕,他们不愿意改变,固步自封地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说到这里,好像都是读书惹的祸,但我不这样认为。
难道这样就是你想过的生活?不读书会限制了你的想像力,会让你失去思考的能力。大的方面且不说,但读书,的确可以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让你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你想要的。
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抒这句话作为毕生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追求的人格精神和人格理想。自小学起,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但我们又有几人做到了?社会很复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远大,理想很高远,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许多人渐渐选择了一条道路,却仍然觉得远离自己的本心;另一部人选择了随大流,周围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却想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我不是一个读太多书的人,但我是一个常读书的人,并且善于在读书中思考的人。我们到底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思考的,人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总要过的明白些,否则,是不是感觉白来这世上一遭。人,不被世俗束缚,才有自由身;不被物欲连累,才是真清净。当然,这对于世俗的我们,很难。如何取舍,要问问自己的心。
无论怎样,我们在经历了欢愉和苦难之后,还要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更积极地来说,要内心存在光明、能发挥潜能和智慧,在与他人交往及在社会中彰显出自己特有的光芒。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人都莫名的急躁。其实,慢是另一种快。我更喜欢在人群中默默无声地看着,累的时候,停下来,喝杯茶,聊会天,抿口酒再出发。
当然,我也更愿意云淡风轻的独立与自由,虽然这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