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的“牙签文学”

有一种文学,现在非常流行,叫做“拾人牙慧”。

拾人牙慧同引经据典不同。他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以其他名家的经典语录作为开头语,展开一番自己的诠释,博得许多共鸣和赞誉。但你很难分辨这种赞誉是送给“人”还是送给“牙慧”?

科举八股的主题便是代圣人言,可以说是拾人牙慧的鼻祖了,这都是为了功名;而现在寄托于新媒体的文学,更是没有“牙慧”不能下笔,王小波、张爱玲、亦舒、林徽因们的语录放在手头枕边,动辄脱口而出滔滔不绝。这怕是为了文章所取得的微薄利益?

为名为利的写作,不会把真情实感,深刻思想倾注笔端——那太费时费力。于是拾人牙慧成了最快的作文方法,他们甚至不用背诵四书五经,熟悉其人其事,了解这语录的初衷。只需要夺人眼球,使人若有所思,就能收获关注。比起八股还要简单和乏味百倍。

这种专事“拾人牙慧”的“作家”,就好比剔牙的牙签。清朝为了愚民政策,僵化读书人思想,命他们作文只能就四书之言引发讨论。于是清朝的许多读书人蠢了好几百年。而现在,我们为了利益,为了把文学做得像流水线上的快餐一样——快捷,粗劣,滋味鲜美却毫无营养。重走“拾人牙慧”的路子,生产大量的文字垃圾给读者们享用,却没想过“牙签文学”同色情,暴力,低俗的文学一样,赔上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学根脉和思想深度。

我们许多以文字为职业的人,都太轻视自己从事的事业的神圣和重要性。或许也该像士兵、警察、医生、护士们那样在就职前庄严宣誓。因为作为一个写作者,不能灭失他的灵魂和良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两周去美容学校,老师很热心的要帮我换个形象,因为是专业老师,所以不加思考地给予信任,这不是我的风格,结果表明偏离...
    prettycat阅读 135评论 2 1
  • 本着好男子不吃分家饭,好女子不争嫁时衣的准则,又顺应了树大分枝,家大分业是人伦常理。母亲去世后,弟弟忽然酱红...
    徐山燕老阅读 60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