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65 给18机械,机械合同学的一封信

18机械、18机械合的同学,你好:

昨天给大家发了“对本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问卷,今天拿到了结果,感谢课代表同学。

本次参与问卷共60人,其中关于“你是否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模式”的问题,有70%的同学选择“不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模式上课。

所以从下周(第三周)开始,我们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1.课上讲课,课下完成作业。2.课上不再按照小组指定位置就坐,可以自由选择位置。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心里第一反应是:如释重负,非常轻松。

就好像我本来有个排的很熟练的剧目,忽然被要求剧目中要设计上有观众参与的角色和台词。因为事实上,这些观众有一天必然要登上舞台,提前参与演出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表现。但是这样的设计挺难的,压力很大。忽然观众集体发声:不要不要,我们不要上台,只要在台下看就好了。

于是,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的继续表演我的熟练剧目,不担心对不起这批观众了。

所以,非常感谢你能如实反应你的感受。

从同学们的“不愿意”的理由来看,集中在几个方面:

1)对课堂的认识:课堂是吸取新知识的地方,不应该是讨论和答疑的地方。课上应该主要用来老师讲课,而不是把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作为主要内容。

2)对时间的利用:课前预习要花时间,课上讲解重点还要花时间,感觉同样的知识点花了两倍的时间来学习。而且课上互动太多,传授的知识点少,浪费时间。

3)与学习习惯的冲突:总觉得自己听音频和看课件的学习不如听老师现场讲的效果好。一直都是上课听课,下课写作业,翻转过来的学习方式,非常不习惯。

同学们讲的都非常有道理,认知改变、习惯改变是非常难受的事情。我非常理解。

从两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开始,大批量流水化生产线的工业模式出现以来,教育为了快速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级人才,进行了分科教学。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很多期刊和书籍,知识在少数人手中,除了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学生没有其它方式获取知识。

那时候,课堂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

这种方式一致持续到本世纪初。就算是已经进入5G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如此发达,知识比比皆是,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把网络当做休闲工具,较少人把网络当做主要的学习途径。

习惯的改变需要两种契机:非常痛苦或者非常渴望。

我不能给同学们造成痛苦,目前看也没有能力帮助大家树立强烈的渴望。

所以,改变还未到时候。咱们还是按舒服的方式进行吧。

至于将来观众必须要上台,发现没有训练过,非常难受怎么办?

那是将来的事,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不难受最重要。

ps.今天下午被学院分管教学的老师告知:有的同学给院长写信表达对新教学方式的不满。请我注意改革的步子不要太大,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

非常同意学院领导的建议。我所认为的“好”,对于接受者来说,不觉得好,那就是不好,不要给。

综上,一切维持原状,皆大欢喜。谢谢大家!

宫建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