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一般指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商家通过锚定效应使消费者落入销售的“圈套”,利用广告刺激影响消费者,通过个人浏览网页习惯后台给读者推送更多相似文章。
锚定效应使我们不受控制地被动接受网络中的大量垃圾信息。
锚定效应先入为主,催促你先下手为强,抢占先机,先下棋者胜率更高。
运用锚定效应更像是一种谋略。空城计、苦肉计等利用锚定效应麻痹敌方,最终取胜。
谈判中途的突发事件可能影响谈判结果,辩方对薄弱环节的论断可能使对方因为锚定效应乱了阵脚,此时锚定效应在严肃、目的明确的事件中极易拖后腿,成为不靠谱一员。
是被对手的论断产生的锚定效应潜意识带偏,还是控制思维、理智思考保持自己的论断在谈判中尤为重要。
在审判犯人时,警察会提问一些问题圈套利用人的下意识反应来判断犯人是否撒谎;分开审问同伙中的两个人,利用陷阱各个击破;在用刑逼供与以亲属要挟时,除非你有相当的意志力,否则你只能向用刑者投降。
锚定效应影响下我们真实但可能不受欢迎,而当你在生活中充当一名“演员”,却可能让你获得更多的消息与人脉。隐藏在面具下的人往往有更高的自控能力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锚定效应所产生的惯性思维使我们过于自信与谨慎。比如大巴车发生事故让我们认为大巴车不安全;学校时期丰富的奖项与荣誉使个人认为自己走上社会也一样优秀。
而事实是突发事件、长期的环境影响、教育背景与生活经历使我们像井底之蛙一样停留在已有的认知限制里,而且以为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从众与媒体引导使我们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跟着环境被动前行。
善于谋略者利用锚定效应抓住人们的弱点,并以此获益,而我需要跳出圈子理智思考,主宰自己不被锚定效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