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点怪,是不是?马上开学的日子应该是入学季怎么变成离校季,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可敬的同仁们要走了。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年离校季,几乎每一学期都会来个人流翻转,今年也不例外。
由于学校身份的特殊,十年间,我目睹了一批又一批老师们的进来又离开,遥想当年学校在片区内也是何等的风光。就在不久前,我在某小区还看到n年前的售楼宣传栏里还打着学校的名字,而现在学校的名字都不是当年的了。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上班,等待开会的空挡大家说到某某同事离职,我说那谁谁谁今年又带新高一了,我在朋友圈看她发学生军训的照片,同事说她也走了。惊讶!一个接着一个。感慨之余其实又不奇怪,学校这么多年为什么留不住人呢?老师们的希望被一次又一次的扑灭,曾经的辉煌大家阅览过,后来的暗淡大家也亲身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哪是说离开就离开的,每一次的变化都是事物的推动,每一次的质变都是量变的积累。
想想当年三个人一个处室撑起了一个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德育管理,中教主任和小教主任各管理本学段的教学任务,学校一切运行正常。校长那会儿都是跑外围的,在学校很少见到,只有每月发工资需要签字时才可见得一面。那会儿的主任和主任已变为他校身份,校长也已变了又变。而如今的形式,我们该何去何从,每年依然的离开再离开,学校该思索什么?人宜静不喜变,每走之人,都属无奈———希望破灭。
后有戏言“###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学校是教师的黄埔军校”。很多老师离开之后去了市内的民办名校,而且都是位列前茅的学校,由此看来老师们的能力差吗?答案是否定的,能被更好的学校聘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是不容质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依个人所见有三点:生源,薪资,管理。
生源,小学暂且搁置不说(固定班数四个),初中和高中的入取比例相比当年差距之大,令人惊叹!从近几年来的小升初来看,优质生源已被民办学校捷足先登择优入取。剩下的学生,有属片区内的,自然入取,不论优否,看似平等的教育实则无“平等“可言,只能说是可悲的教育。虽然教师面对的是底子薄弱的学生们,但是依然尽心尽力教之。可单凭老师的一己之力实在单薄,家长的配合是多么的重要,这一关键的重要来个不配合,教师们就无功而返了———没有成就感,此乃希望破灭之一。
高中生源亦如此。
薪资待遇和管理这两点是挂钩的,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涉及其中。当年,小学下午两节课后会有一节的托管,既给家长解了燃眉之急又给老师提高了待遇,两者兼得,何乐而不为之!政策不为之,所以管理者不能解家长之忧亦不解教师之虑,问题就来了,如今社会生活压力之大,教师也要食人间烟火,亦要生儿育女,亦要养家糊口,你的付出回报不能赶上物价的上涨,人心就开始晃动———不得不的离职。
初中高中亦然。近几年除了毕业班可补课,其他年级都是正常时间上下学。试问,所谓的某几大名校哪个没补课,谁来管之?为什么几大名校的成绩总是全市名列前茅,优质生源是前提,时间把控是硬性。这里生源不如人家,时间再跟不上,学生的成绩哪里来呢?哪里有什么天才,那是百分之一的才智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不要说孩子们的自觉,自觉的前提是要有合理的监督才成立。家校配合是关键,有时候老师一人之力着实单薄,谁来拯救我们的这些孩子,学校该思索,作为父母更值得深思。
学校最充实之处就是数不尽的上级视察,准备各种迎检资料,改善各种硬件设施。而对教师队伍的变动怎么就没有反思呢?学校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们的生源,学校的未来还有未来吗?一同事戏言:看咱谁能耗到最后,谁先走?给回复之,唯一舍不得的是你,要不比比看吧……
无奈的言辞,无奈的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