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孤单,
越长大越不安。
——牛奶咖啡http://i.y.qq.com/v8/playsong.html?songid=421379
我觉得 “安全感”听的比较多的地方,是偶像剧中女主角发飙,对男主角发脾气闹分手的常说的对白之一:“和你在一起,我没有安全感”。要么是男主不懂得和其他女性保持合适的距离;要么是男主在无意提起自己的未来的计划时没有女主的存在;要么是男主没有花足够多的时间去陪伴她…………总之原因特多。

不得不说,人还是感性偏多,尤其是女性。直男癌面对这种情况就一脸懵逼,不知如何是好。到底什么是“安全感”?而我又该如何给她安全感呢?
简单来说:人能享受兴奋、宁静、愉悦、充实的生活都是内心深处有安全感的体现;人在成年之后所有问题,都是不安全的变体、外化和泛化。
这么看来“安全感”直接就可以链接到“幸福感”这个词。两者关系很紧密,没有安全感就谈不上幸福感。
我们从小因为考试没有考出好成绩,焦虑自卑,毕业之后又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又到处漂泊,惶惶不安;还有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龄”单身苦寻人生伴侣未果的不自信和担心,本质上都不是没有“安全感”的具体表现么?
不安、焦虑、不自信、迷茫、这些都成为了丧失“安全感”的代名词。我们又该如何不断地找回它呢?
1找到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小时候我们不小心摔了一跤,哭的同时还要回头看下“妈妈”在不在,接着就主动寻求妈妈的安慰,这个时候“妈妈”就是重要他人,有些西方人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口头禅就是“my god”,对于他们来说,宗教信仰或者上帝就是他们的重要他人。
每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脑子里面就立即闪回到重要他人,仿佛心里想到了他们,现在的情景就不那么恐怖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寄托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他们的痛苦,让心灵有了归属。
罗永浩在《长谈》中也提到创业初期几乎所有人都不认可他的创业,而他的老婆却对他说“你去做吧,我相信你”;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女主角在比赛的时候总会往观众席瞟一下爸爸的神情,获取指导和信心,结尾的时候,因为爸爸被骗走了,她的脑海中闪回了爸爸对自己小时候说的话,一下子就得了5分,不得不说,重要他人的影响确实很重要。

2在生活中获取“正反馈”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恶只是冷漠的衍生物”,而“冷漠”的意思不就是“拒绝给予反馈”么?
例如爸爸妈妈说“不要有事没事老叫我”,“对方不想和你说话,并向你扔了一条狗” ,时间长了,对一段关系都是具有摧毁性的破坏力的。没有反馈就意味着自己没有被接受,存在感得不到认同。
我们必须获得“反馈”,而且是“正反馈”,聊天有人回,做事有积极结果。首先,在生活中我们就得接纳别人,认可别人,合理地称赞他人,融入这个社会大集体。也有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需要6小时的社交来满足正常的心理需要。

3观自在
自我是最陌生的亲人,也是最亲密的陌生人
开始学会倾听自己的喜悦和噪音,观察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个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社会性动物的特点就是把眼中的别人当做自己,而逐渐忘记了自己是个独特的个体,忽略了自己的样子和感受。
朱伟老师也说过“坦然面对自我,才真正走向强大”,自省也就是“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模样,个性,价值,特点,伤痛和能量,感受自己才能真地爱自己。

心灵没有栖息的地方,去哪都是流浪,愿你早日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内心充实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