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的家庭,矛盾的个体——读《家》有感

        近日读完了巴金先生所著的小说《家》,书中讲述了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期资产阶级家庭高家中出现的新旧思想的碰撞与摩擦,塑造了觉新、觉民、觉慧三个性格鲜明的青年人形象,并以高家为缩影,揭露封建制度与思想对人的束缚与荼毒。

        用巴金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正在崩坏的资产阶级家庭底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了”。

        书中除了梅表姐一共死了三个人,鸣凤,高老太爷和瑞珏,用不太准确的词来概括的话,他们分别是被压迫者,压迫者与顺从者。鸣凤是个丫鬟,命运受人摆布,但却因爱情以死抗击世界和命运。高老太爷是典型的旧社会家族领袖,一生拼搏建立家族,用强权与铁律换来了四世同堂的短暂快乐,却因子孙的忤逆气急攻心走向衰亡。瑞珏身为大少奶奶,心有反抗之意,却与丈夫觉新甘愿成为旧时代的牺牲品,在阴冷潮湿又无丈夫相伴的房子里,在恨意与悲痛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时代张开了一张大网,网住了这个时代的每个生命,除了那些奋力挣脱的少数人,其他人都与这个旧社会一同,在悲哀中被埋葬。

        对书中的人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始终保持反抗精神的觉慧,反而是矛盾的大哥觉新。他有冲破大网的思想,却仍旧懦弱,为了家庭的短暂平和选择了顺从。书中关于他描述的最多的情节便是他饱含泪水,一面述说自己对觉民和觉慧思想的认可,一面哀求着他们体谅他的苦衷。这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所有的抉择都是在优柔寡断后选择了妥协。唯一显得果断的场景便是在瑞珏分娩时打算破门而入的“冲动”,或许瑞珏的哭声才是真正激活觉新内心深处冲破束缚渴望的钥匙吧。

        每每读及觉新的软弱,不免要捶胸顿足,就如觉慧所说,若是我是觉新,定不会听由他人摆布。但旧时代最可怕的或许是亲情的“桎梏”,就像琴在追求新女性形象的路上,也曾因为母亲受到的非议与流言心生退意。一个开拓者,除了自己要忍受全世界的嘲讽,还要承受至亲至爱受伤的疼痛,我想这或许是那一代年轻人最为苦恼的痛楚吧。

                                                                ——夜行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打着寒颤合上这本书,两天的时间,四百页的纸张,于平时我读书速度而言,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因为在看的时候,我在心里...
    插画板阅读 3,638评论 0 2
  • 托尔斯泰在小说《复活》里曾经在扉页上写过一句话“生活本就是一个悲剧”,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他是一场...
    未来nico阅读 3,196评论 1 2
  •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里面写道,“但是我还有青年高觉慧那样的燃烧的心和永不衰竭的热情。”高觉慧作为巴金解放前...
    桃蔻阅读 11,746评论 2 11
  • 水墨江南,琅轩庭院,梦阮袁枚曾住;悠然三百多年,金陵依旧;五台余脉小仓山,知是随园旧址。 兰亭意绪,家国文章,昔时...
    君怀璧阅读 2,206评论 3 24
  • 360宣传关闭的时候,为了存我爱豆那好几T的视屏剪辑,就去买了好几个硬盘,几乎搭上了我全部的生活费。不敢跟我妈再要...
    三两一乔阅读 1,89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