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98 10000小时定律的对与错

--01--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与《异类》

异类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原本并没有那么出名,但自从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一书大卖之后,这本书的作者艾利克森就出来说话了。他说格拉德威尔的10000小时定律,是对他的研究结果断章取义,只使用了部分结论,而对其它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部分避而不谈,让普罗大众误解,以为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训练就能成为专家,它让大家理解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一万小时的练习,几乎人人都能成为该行业或领域 的专家。但在艾利克森的几百个研究对象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迹象。


        --02--    10000小时定律错在哪里?


        刻意练习,强调 的是练习的方法,而不是时间的长短。虽然时间的长短对结果会有影响,但不是最关键的因素。着眼于某个特定目标的刻意练习,与一般的练习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种区别十分关键。因为,并非所有的练产都能像我们在音乐学生或巴蕾舞蹈演员身上看到的那样,能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和技艺,有很多的练习,只是在做着低水平的重复,只是呆在舒适区里进行练习,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艾利克森通过把几十个研究放在一起分析,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最大;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在国际象棋领域有非常严格的规则,在这个领域内,一个人的总练习时间能够解释他26%的表现;在音乐领域,练习时间长智囊能解释21%的表现;在体育领域中,能解释18%的表现。剩下的可能是天赋和临场发挥水平之类的,也许还包含偶然因素。而在教育、编程、艺术创作这些领域,往往不能像体育比赛那样有固定规则,发挥更为复杂,一个人的练习时间,居然只能解释不到10%的表现。

第二,环境局面越是可控和可预测的,练习作用就越大;局面越是复杂多变的、不可预测的,练习的作用就越小。综合统计,在那些最可预测的环境里,练习能解释24%的表现;在最不可预测的环境中,练习能够解释的因素只有4%左右。


--03--        10000小时定律对在哪里?

10000小时定律有一个观点是对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桌绝的努力。也许并不是恰好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但要花很长时间。


--04--         正解

          南非的一个研究者说过:“我们测试了超过一万个男孩,我从没见过跑得慢的孩子变快。”这说的就是天赋了。

          总之 大家要搞清楚,刻意练习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方法。只有用正确的、适合你 的方法去进行训练,才能达到迅速提高的目的。10000小时定律只是对有着严格规则的领域才比较有效。对于创造性比较强,自由发挥型的领域,刻意练习其实并没有多大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