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刻意练习》第二章

第二章总体一个复盘

该不该叫复盘呢?理解多少写多少吧

一、大脑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本章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证明:大脑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进行有目的训练或者刻意练习的情况下,大脑中相对应的区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刻意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的运行,而大脑运行的改变又可以提高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甚至在别人眼里你是“很有天赋的人”。

文中作者举了 盲人阅读盲文、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音乐家练习乐器、数学家的右侧顶下小叶 等等一系列的研究实验。

例如 音乐家练习乐器这类实验,很多科学家有研究过:1995年心理学家爱德华.陶布招募了6名乐器演奏家和6位非音乐家(他们都不是左撇子)做实验对比,重点是观察他们大脑中用于控制手指部位的那部分区域,尤其是脑中控制左手那部分区域的情况,因为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左手的“工作”要比“右手”的工作复杂的多,例如在琴弦间切换、颤音等。

结果他发现,与非音乐家相比,音乐家大脑中控制左手的区域明显要大得多。此外,音乐家开始演奏的时间越早,这部分区域膨胀的越明显。在此之后,又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实验。他们得出“音乐训练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与运行,使人们的音乐演奏进一步增强。”

“这些训练改变你大脑中的部位,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你自己的音乐‘天赋’。”

二、不断提升的关键在于“扩展舒适区”

长期训练、刻意训练、每次加码(加一点点承受范围内的难度)

三、这种训练为什么需要长期坚持?

文中提到我们扩展训练挑战区(扩展舒适区)的时候,也不是毫无阻碍的。

首先,年纪越小,训练产生的影响就越大。“折弯幼枝效应”,如果讲刚刚长出的幼枝稍稍折弯一点点,那么这根树枝生长的位置就会发生重大改变;而去折弯已经长成的树枝,影响就会小很多。

其次,要付出一些代价(我认为可能一种物质守恒)。那些超长发挥某项能力的人,在其他方面可能出现退化。例如伦敦出租车司机,他们记住了伦敦的街道和那些标志性建筑,但是他们其他类型的记忆力却出现下降。

最后,一旦停止训练,之前的训练结果逐渐归零!运动员一旦受伤停止训练,那么他们无法训练的肢体将丧失大部分的力量和耐力,停止训练的时间够久,耐力会消失。

四、我们的口号是“不服就干!” 去构造自己的潜能(或者能力/天赋)

通过刻意练习去不断扩展舒适圈,每次让自己承受住多一点的难度

“一旦你做到这一点,学习便不再只是执行某些遗传命运的方式,它变成了一种你控制命运的方式,也是一种按照你选择的方法构筑潜力的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或者只是想增加一些体重,使自己的肌肉增多一些,那么,你挑战自己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
    造个院子过生活阅读 385评论 0 0
  • 如果你是一名健身爱好者,或者只是想增加一些体重,使自己的肌肉增多一些,那么,你挑战自己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
    速兔阅读 966评论 1 3
  • 没有勤奋就没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将其理解为一种无限的伸展性,也许一个人只要具备一丁点儿天才,就可以扩展成很大。 —...
    芯雨诚阅读 284评论 0 0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132评论 4 106
  • 感恩!六点签到 柳比歇夫对待具体时间的勇敢精神使我大为惊讶。 他善于捉摸具体的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同跳动着脉搏的、正...
    感恩学习相信小陶阅读 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