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这天,我们兄妹四人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回到妈妈家。哥哥、大弟弟和侄儿小宇一早从北京驱车回家,大弟弟是提前从安徽回京的,十点多见到妈妈,吃过午饭,三人又驱车前往张北,搬上东西,又驱车回到爸爸的老家,也是爸爸长眠于此的地方。我们一家三口是乘坐20:15的动车,21:22到达张市,赶上三弟加班,我们在火车站相聚,一同又步行回到老妈家,我们都是要给爸爸过一周年的。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年眨眼间,我们还没有完全从悲痛、思念中走出来,我们时常在念叨着爸爸,我从来也没有梦见过爸爸,心中难免有些遗憾。但有一次看了一篇文章说没有梦到离世的亲人,说明他在那边过得也很好,不来叨扰活着的人,这也是我们希望的,我们希望那个年少就有病的爸爸从此摆脱病痛的折磨,从小就立志当作家的爸爸从此梦想成真,少小离家的爸爸终于可以陪伴在爷爷的身边……
爸爸长眠于老家的后山坡,有蓝天白云作伴,青山绿荫为伍,还有高科技的风力发电,可惜的是没有小溪缠绕,记得爸爸说过以前的老家还有一股清流用于灌溉农田,但是现在已经连沟渠都被填平,清水更成了妄想,但即使这样,我想爸爸与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哥哥准备了丰富的餐食,有一条整鱼、一只整鸡、牛肉、猪肝、驴肉、虾、火腿肠、白馍、荷兰豆、猪耳朵、饺子、山药鱼儿、莜面蒸饺和莜面窝窝等,当然也少不了好酒(哥哥和弟弟们给爸爸买过好多好酒,此时也只能洒向黄土),还有各种各样的水果,爸爸的二侄媳妇专门为爸爸做了未用油炸的黄米面糕,这是爸爸的最爱家乡特色美食之一,山药鱼儿、莜面蒸饺和莜面窝窝也是二嫂做的;在鞭炮声中,烧纸钱,一众亲戚跪拜磕头,之后留下爸爸的侄外孙小伟和文文再看护一会儿(也许是听到了炮声,总有羊群及时赶来吃祭品)。剩下的人一起回到了爸爸的三侄儿(我叫三哥)的菜地,三哥,我们都叫他三地主,种着几百亩的菜地,爸爸生前非常关心三哥的菜地产量,一到丰收的时节,爸爸比任何人都高兴,爸爸离世后,三哥曾经痛哭着说:以后再也没有人关心我的菜地了,真的是这样。爸爸也心疼二嫂一个人为两个儿子的辛苦着,所以在她两个儿子大学毕业之际,真是应了一句“人在家中睡,工作已落实”,爸爸总是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想所想,他对自己或者为别人所做的规划永远是别人想不到的,爸爸俨然已成为一个标杆,因为他,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感恩,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比如二嫂、三嫂、刘爱等等。这次追思有30余人,有爸爸的三弟、妻弟、侄儿们、侄儿媳妇、外甥、外甥女婿、还有孙子辈儿的以及他的儿女们,爸爸的好每个人都记在心里,一说起来就泪水涟涟,说不尽道不完,尽管有化悲痛为力量一说,但我们更多的是想让爸爸知道我们过得都很好,让爸爸放心安心。我不知道世上是不是真的存在鬼魂,但那一刻我希望爸爸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思念、祝福以及我们努力开心活好每一天的决心。
亲戚们聚完餐,就驱车离开了,我们和三弟、小宇一辆车,先行回到老妈家,哥哥和大弟先绕道去的张北再回张家口,不过也就晚了十几分钟,大弟晚上还要返京,忙碌的人脚步永远是匆匆忙忙,大弟午饭的时候喝了酒(哥哥因为要开车就没喝酒),喝得有点儿多,此时走路、说话都有些醉态,晚上9:00多的车,妈妈开始担心,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心呀!可能大弟确实有事儿,所以休息了两个小时后还是在老妈的担忧中安全返京了,好在我和哥哥能留下来再陪老妈几天。泰泽因为五一后有期末考试,只能让老公带着她2号乘火车返京,本来给她父女俩买的是一等座,送他们去火车站的时候告诉他们是9车厢,结果进站检票上车的时候就直奔2车厢,座位倒是坐对了,不过泰泽还和爸爸嘀咕回去的一等座座位小了一些,不如来的时候;不一会儿,又上来了乘客,“撞车了!”泰泽还理直气壮地让人家看看车票,结果人家理直气壮地回应她,你看看车票吧,一瞅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不好意思地急急忙忙赶到车厢,确实和来时座位一样宽敞,心情好了尴尬也就消失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儿。
之前讲过爸爸对自己后世的安排,包括选择墓地、葬礼怎么办以及回老家的路线都提前规划好了,所以哥哥一切按照爸爸的想法弄得,简单而有序。爸爸给妈妈的安排也是提早了十多年。因为多病,他预计自己要走到妈妈的前面,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给妈妈额外存有50多万元的保障金,尽管妈妈也有退休金,当时我们还劝爸爸说别省吃俭用去攒钱,即使爸爸走了,我们也会照顾妈妈的,但当爸爸走后妈妈拿出50万的存款要三弟保管的时候,我能看到妈妈的那种安全感,这是我们儿女给不了的,是爸爸给妈妈的,也是爸爸对妈妈的一份责任。对侄儿小宇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都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我的学区房概念就是爸爸灌输的,尽管我们在北京买不起学区房,但爸爸超前的观念还是让我佩服不已,别人家还在急于孩子如何上到张市最好的九中初中、一中高中的时候,爸爸已经一步一步地从小宇小学做好了全套规划,本着就近、便于接送、对接九中一中的原则,爸爸为小宇选择了蒙古营小学,不用过马路,穿过小区就到小学,中学直升九中,只是过一条马路就到的距离,高中也可以直升一中,但侄儿优秀提前半年就被选拔到一中尖刀班,此时爸爸已经在距离一中步行十分钟的小区买了房子且装修好了,小宇一被选拔上,房子已经放味儿半年,安全入住。这个小区也是爸爸选的,在最合适的时候用低价购入,3000多元每平米,后来这个小区房价一路高升到13000、14000元,买了一梯两户的那种,和小弟一家一起居住,吃饭在一起,住宿分两家,而爸爸之前买的学区房,由最初花27万购买、住了7年,最终又买了90万卖出,爸爸是个人生大赢家。
我们兄妹四人各有一个孩子,爸爸就有一个孙儿、两个孙女儿和一个外孙儿,爸爸没有姓氏、男女有别的观念,对四个孙子辈儿一视同仁,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给每个孙儿10万元钱,无论年龄大小。之后每个孙儿考上大学又会给1万元,这次回去妈妈分别给了大弟家女儿瑞瑞和泰泽1万元考上大学的钱,老妈说不给她俩保存了,又补充一句明年泰泽的成人礼再给1万,这些都是爸爸提前规划好的,感恩爸爸的真心付出,儿孙们也很是提气,小宇今年9月份要去香或者英国读硕士,offer已经拿到,只是还在选择中,这也是我们遗憾的一点儿。爸爸没有看到小宇读研究生,还有爸爸最终也没有亲自去看看哥哥帮着小宇在北京买的房子,当时哥哥一直以让爸爸亲眼看着小宇读研究生和带着爸爸看看小宇的房子的美好愿望来支撑着爸爸顽强地活下去,但最终留下了遗憾,真是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当然这也激励着小宇在去年积极备考雅思,第二次考雅思就达到了7分,也拿到了4个offer。
接下来是瑞瑞今年考大学,10月份泰泽开始申请学校。说到泰泽申请学校,妈妈、哥哥和大弟都不是太想让泰泽去国外读大学,一直以为这个决定是我们给她的,不料想这是泰泽自己决定的,但爸爸一直支持泰泽自己的选择,鼓励外孙儿能飞多高就飞多高。爸爸一直是一个只要你有理想、有目标,他就支持鼓励,绝不拖后腿,天高任鸟飞,爸爸尽可能创造条件。本来今年五一让泰泽回去也祭拜一下姥爷,但小弟说孩子最好别进坟地,泰泽只能留下来陪姥姥了。
剩下的假期是陪着老妈妈的,剩下的兄妹三人每天围绕在妈妈身边,老妈妈也不寂寞了,偶尔间流露出对爸爸离世的遗憾,尽管老妈伺候了爸爸一辈子,爸爸1994年春节前做的心脏置换瓣膜手术,妈妈先后照顾了爸爸近40年(最开始是心动过速),一直不时奔波于医院,耐心丝毫未减。与其说妈妈照顾爸爸,不如说他们互相扶持,爸爸是妈妈的精神支柱,以前爸爸的一日三餐都是妈妈来照料,包括晚上的起夜,爸爸离世后,妈妈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就坍塌了,反应迟钝,神情恍惚,左腿髌骨骨折,一日三餐也成了问题,所以说老伴儿老伴儿就是相互扶持的,就像秤离不了砣,砣离不了秤一样。爸爸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尤其是做了心脏手术后的30多年,生活质量还是挺高的。小弟说爸爸的朋友也是同一时期做的同样的手术,早在20年前就离世了,爸爸在医生判了只能活29岁的“死刑”,到80岁离世,已经多活了50余年,从爸爸做心脏手术到离世也近30年了,当时爸爸换的是进口的金属瓣膜,当时没有生物瓣膜,国产的功能只能保10年,进口的保30年,金属瓣膜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爸爸最后两年的生活质量其实很不高,多是卧床,以前还可以看电视,最后的半年眼睛也看不清楚了,改成用收音机听新闻,爸爸一直是要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的,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和我们聊天的时候,见解独特,我们反倒落伍了。对家乡的发展、领导的不作为深表担忧,他不会因为自己生活的富足就不去体恤他人,他永远都是省吃俭用,不铺张浪费,能帮人的时候一定会尽力帮助,爸爸的一生尽管身体一直多病,但因为他的德行让他不用为儿女们的工作、家庭去发愁,过得坦然、舒适,也算是爸爸多年来行善的回报吧。
爸爸的一生又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家族中的人物关系也是理得清清楚楚,爸爸离世后,我们理不清剪不断的亲情真的理不清了,不知道那么多的姑奶奶属于哪一个分支的,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和世龙大哥聊了半天没理清楚,最后大哥一句我二爹(就是我爸爸)最清楚,结束了这个话题。爸爸写了半截的家谱也因为爸爸眼睛看不清楚搁浅下来了,本来想着让世龙大哥接着写,苦于大哥也是近70的人了,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剩下的儿孙们,更是不可能了,家谱至此也就成了半拉家谱流传于世了。
爸爸是个讲故事能手,小的时候,爸爸工作很忙,多半时候都奔赴在工作岗位上,但只要回家就会给我们讲故事,很多时候,怀里坐一个,左右两边各坐一个,当时小弟还在姥姥家,现在讲的什么内容、情节忘得差不多了,但就记得有“一只绣花鞋”,说到可怕的地方,爸爸描述得非常生动,夜黑风高的晚上有种身临其境、毛骨悚然的感觉,我常常被吓得不敢睁眼、也不敢叫,抱着爸爸的胳膊不敢撒手,但又舍不得不听,太吸引人了!等到小宇出生以后,爸爸一手培养的小宇,小宇文字能力特别强,主要归功于爸爸,而且小宇字也写得漂亮,也是爸爸敦促下练字的。泰泽也喜欢听姥爷讲故事,爸爸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地讲故事总是能引人入胜,以至于泰泽小的时候就愿意回姥姥家,进家放下东西就去看姥爷,就不出屋子了,不一会就会听见家乡话、普通话(标准的、不标准的)、稚嫩的童声、坚定有力的声音、还伴随着笑声和催促声,此起彼伏,妈妈说你爸又开始讲故事了,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爸爸的写作能力非常强,尽管只是初中毕业,但却立志要当一名作家,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如愿,但在工作岗位上,他的讲话稿从来不让秘书写,都是自己写的,而且口才也是了得,心算更是方圆多少里没人能比,爸爸身高1.78米,长得又帅,我们常说爸爸要是身体健康的话,就怎样怎样,现在想想,人不得全,哪哪都好,总会有不好的,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这就是命运的使然。不过爸爸有些不信命,他一直与命运在抗争,得益于他的乐观、积极向上,活过了29之后,他更是乐观地说他是活一天赚一天,从来抱怨过。心动过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但只要是心跳缓和下来,爸爸爽朗地声音就响起“我又是一条好汉了!”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的孩子们的一种鼓励,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这也是他在十几岁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之后,又经历了置换心中瓣膜、安置起搏器、切除胆囊和脑梗语言行动受阻等几次大的手术之后,依然能很好地活下来,与他乐观、开朗的性格分不开。
爸爸是个非常爱学习的人,而且常常会把心得体会总结到本子上,他订阅的报纸,好的诗句、文章,都要剪下来或者摘抄,受爸爸的影响,我也喜欢读书、摘抄,小宇更是,8岁多就已经读着《山海经》哈哈大笑了,这就是宝贵的传承。去年夏天我在收拾他遗物时,看着老爸早教小宇做的笔记,小宇长大后,爸爸又把他用的书以及自制的卡片传给了我,惭愧的是我对泰泽的早教不如爸爸坚持的好,做得也不够细致,但我教育泰泽的思路也都是源于爸爸的很多理念,比如放手让孩子去干,比如多鼓励多夸奖。有时我们想干什么,和爸爸一说,爸爸就说那就去试试,没准儿就成了。妈妈常会说这肯定不行,弄它干甚呀!但爸爸永远都是支持我们的,泰泽总结的好,不给自己留遗憾,努力干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爸爸给我们,能够一直传下去的财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这句话出自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有的人”。爸爸就是这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想念爸爸的时候,眼中噙满泪水,心中惆怅满腹,此时抬头仰望蓝天,就想起乐观、开朗的爸爸,爸爸一定不希望我们一直悲伤,他希望我们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那句“好汉怨自己,怂囊子怨别人”的家传祖训,好吧,调整状态,找出问题,想出解决办法,继续出发。
愿我的爸爸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