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11
《正面管教》P73
目的揭示法
由于孩子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目的,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观念的一种方法。
目的揭示可以由老师、心理辅导员或受过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来进行。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客观而友善。要让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目的解释法可能对他们没有用处。
由于客观和友善很重要,因此,在发生冲突时不应使用目的揭示法。你在学习使用这一方法时,最好和孩子单独进行。训练有素的人通常在小组中或观众面前做目的揭示。阿德勒和德勒克斯就以在观众面前对一个孩子做目的揭示而闻名,这会使所有的人,包括那个孩子,都能从中获益。然而,我建议,当你对孩子们做目的揭示时,要在双方心情平静的时候私下里进行。
首先,要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种行为。你应该具体说出孩子的行为,比如,“玛丽,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吗?你本来应该坐在座位上的。”
孩子们通常会说:“我不知道。”从有意识的角度来说,他们的确不知道。目的揭示法会帮助他们理解发生了什么事。即使他们给出了某种原因,那也不是真正的原因。
如果他们给出一个理由,你就说:“我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可以告诉我猜得对不对。”
如果孩子说自己不知道原因,就像上面那样问她可否让你来猜。如果你的态度客观而友善,孩子就会被激起兴趣来让你猜。然后,你就可以用德勒克斯所说的“会不是……”的句式来问问题,要等着孩子对每一个问题作出回答。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要得到我的关注,并且让我为你忙活?”(寻求过度关注)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向我显示,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寻求权力)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觉得受到了伤害,并且想要跟我或者别人扯平?”(报复)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所以你根本试都不想试?”(自暴自弃)
I: 目的揭示法,是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中,对孩子错误行为的四个目的的探寻,其中第三个线索。
这个方法最好是教师、心里辅导员或受过专门训练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因为,需要在探寻的过程,保持客观和友善。如果是学习者,最好能在单独的环境中进行,而对于有经验的人士,则可以在有旁观者或者小组中演示,以便让更多人学习这个方法。
目的揭示的具体步骤:
1)询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个行为。
比如,“玛丽,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吗?你本来应该坐在座位上的。”
通常孩子会说“不知道”,这时候通过询问可能的目的(错误目的表列示的4类目的),来探寻。
2)用客观而和善的表达来进行:“我有一些想法,你可以不可以让我来猜猜看?你也告诉我猜的对不对。会不会是(根据不同的目的猜测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并且,保持平静地等待孩子来做出回答。
四个例子: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要得到我的关注,并且让我为你忙活?”(寻求过度关注)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想向我显示,你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寻求权力)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觉得受到了伤害,并且想要跟我或者别人扯平?”(报复)
--“你之所以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会不会是因为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所以你根本试都不想试?”(自暴自弃)
对于这个方法也有其适用边界,
1)不能在有情绪的状态下进行
2)最好不要由父母直接操作
3)不能对没有思维表达能力的孩子,如4岁以下的孩子,或者智力障碍的孩子。
A1: 前天,我家大宝不想继续参加围棋课,爸爸正在和孩子讲道理,要说服他继续下棋。正好我们的好朋友打电话来说,想让她的孩子一起来我们家楼下会所,让孩子们一起游泳。孩子就兴奋地说,那我就不打算继续下围棋了。孩子的爸爸,和他讲道理,说:“要去玩,就再也不去下围棋了。” 孩子就反驳道:“那我就再也不去下棋了。”
当时孩子的反应,我能感受到就是和爸爸之间产生了权利之争,和报复。但当时,我没有办法去处理这个问题,只能把孩子带到小房间里,和孩子又交流谈心了一会儿,孩子哭得很难过,我能用错误目的的前面两个线索,觉察孩子的行为、感受来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可能是寻求权利,或者报复。但我当时没用目的揭示法来进行,没有尝试探寻孩子的目的,以便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目的。
反思:如果能帮助孩子了解到他自己的行为目的,我也能有方法,去让爸爸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而不是让他觉得,我在迁就、纵容孩子。也能让我和爸爸之间的沟通能有依据,帮助爸爸改变教育方法。
A2: 明天开始,我们要全家外出旅行,我想肯定会有一些情况会出现孩子的行为,让爸爸或者我有不接受的时候,那时候,我准备尝试使用目的揭示的方法和步骤,在情绪平和的情况下,先回避别人,找一个和孩子单独的空间里,询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有刚才的XXX行为嘛?这个时候你需要xxx做才是。” “能让我猜一猜,你刚才会不会是想向我展示,你想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寻求权利)“会不会是因为你觉受了伤害,并且想跟我或爸爸扯平?”
我想一边积累一些真实运用这个方法的案例,也能练习学习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