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孙悟空是一只猴子,虽然是从石头缝里冒出来的,却天生一股灵性,比人都机灵百倍。
第一集就说到猴子立志要修仙,于是只身孤影,跋山涉水,餐风露宿,踏上了求学之路。
一路上见人学人话,穿人衣,行人礼。却不被人的世俗名利之心所迷惑,非常坚定地一路向西,最后到了一处名山之上,终于寻得到他心目中的良师,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赐了他姓名之后,孙悟空欢喜异常。纵然只是一只顽劣好动的猴子,却也有百分百的耐性,在祖师洞里耐心打磨,每天“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如此六七年。一直等到祖师开坛布道。
孙悟空在台下听师父讲的精微妙法,不禁手舞足蹈,兴奋异常。祖师问他为什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好个悟空,心明眼亮,此时猛地抓住机会,马屁拍的蹦蹦直响,他一派天真地说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
祖师听了也非常欢喜。宣讲妙音,连猴子都能教化,岂不是天造之美?于是祖师问他来了几年,要学些什么道?猴子立马乖巧地回答说:“但凭尊祖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祖师又问:“‘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呢?”悟空回答:“凭尊师意思。弟子倾心听从。”
02
这话好像是全凭师父做主的意思。可真要如此,就上了这猴儿的当了。果然,当祖师连续说出四种道艺的时候,听起来都很了不起,可孙悟空都一口回绝了。且看是哪四种他不学。
第一回合祖师问教他‘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悟空问:“这样可得长生吗?”祖师道:“不能!”猴子回答:“不学!”
祖师又说教他‘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陰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猴子问:“这样可得长生吗?”祖师回答说:“如要长生,就好比‘壁里安柱’,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猴子回答:“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
师又问教他‘静’字门中之道怎么样?“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猴子又问能不能长生?祖师回答:“就像‘窑头土坯’。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猴子还是不学。
师父又说教他“动”字之道,“有为有作,采陰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侞之类。”但是“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猴子还是不学。
看看,这猴子多么坚定。虽然口头上说全凭师父做主,但实际行动全是挑三拣四。
按说祖师先说的这些道术,可以占卜揲蓍,趋吉避凶;或者是诸子百家之杂术;或者是清静无为之道术,在常人看来随便学一样也是很厉害的。可猴子就是不学。
他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长生之道上,决不随便浪费光阴,学些表皮的杂艺。
03
师父也不是吃素的。果然师父生气了。直接“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大家吓的不得了,纷纷骂泼猴无状,将师父顶撞生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来。猴子却自己笑嘻嘻,原来它已知道祖师之意,教他晚三更时分入内传授秘道给他。
当晚三更,孙猴子直入内室,看师父睡着了,不敢惊动,跪在榻前。师父醒来看到猴子跪在跟前,开始还喝叫猴子乱跑,待猴子说破哑谜,祖师反而十分欢喜,心里暗赞这猴子果然是天地生成的。
于是悄悄传给它长生之妙道。猴子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切记了口诀,再轻轻地回到众人之处。
又过了三年,祖师再登宝座说法,问孙悟空修了什么道,得知猴子法性颇通,根源渐固,于是提醒他“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猴子沉吟良久,奇怪地问师父说,既然与天同寿,又怎么有三灾利害?师父说需防雷灾、火灾、风灾。猴子又求师父教授躲避三灾之法。
师父说猴子比常人少了两腮,只怕学不得。但是猴子再显机灵说,他比人多了一个素袋,可以折过。祖师恩准他学习,问他三十六天罡数和七十二地煞数,他学哪一种?猴子表示要学多的那一种,于是又从师父那里背诵了口诀,自修自炼,学成了七十二般变化。
又一天,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祖师问猴子事成了没有?猴子说已能飞升。师父让演练一遍,只见跳离地面五六丈,一顿饭时间往返三里。祖师说: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要真正腾云,须得“朝游北海暮苍梧”。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
悟空觉得很难,祖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再拜求师父传授,于是祖师又传他一个“筋斗云”法术,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此后是整天无拘无束,自在逍遥,得长生之美。
04
以上就是孙悟空求学路上的“三学四不学”。一学长久之道;二学七十二变化之术;三学腾云驾雾之功。至于其他的“术”“流”“静”“动”之技,在猴子看来,皆是变化小门道,学了也只能管得了一时,不能得长久。而他的初衷是要学神仙之道,求永生之法。并且他知道自己的师父是这样一个大神仙,会长生妙法,因此取经要取真经,学艺要学精髓。
不仅如此,孙悟空在学习的路上还灵活多变,发现新问题后及时纠正,不断补课漏洞和短板,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全套武艺学习到手。
学艺的志向坚定、学艺的方向明确、学艺的方法得当,以上就是孙悟空在求学之路上的过人之处。悟空虽然只是一只猴子,但是这种直达本源、习得真经的的方法和技艺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