苖苖有话说-第97话

营销人员关注事实,因为他们相信存在客观现实。

对营销人员而言,也很容易假定真理在自己一方。

如果你认为自己需要最好的产品才能赢得营销战,那么你很容易就会相信自己拥有最好的产品。

所有这些都只需稍微修正一下你自己的认知。

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的心智是很难改变的,稍微有一点对某种产品的经验,顾客就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人们头脑中的认知往往被当做普遍的真理。

人们几乎不会承认自己会犯错,至少他们认为自己的思想或者认知总是正确的。

中国类似的例子是: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张裕干红”以百年张裕“,历史资源建立起了“国产高档干红的认知”。

但在广东地区,由于张裕低端白兰地在该地区有较长的销售历史,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为张裕品牌却更多的代表低端白兰地。

这种认知也形成了张裕高端干红在当地的销售。

那么,日本本田和美国本田有什么区别呢?

汽车还是同样的汽车,只是两国顾客对他的认知不同。

如果你告诉你在美国的朋友你买了一辆本田,他们可能会问你:“你买了哪种型号?思域,雅阁还是序曲?如果你告诉你在东京的朋友说你买了一辆本田,他们会问你,你买了哪种型号的摩托车?”

在日本,顾客认为本田是一家摩托车生产商,显然,很少有人会想从一家摩托车公司里买一辆汽车。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哈雷公司推出哈雷牌汽车,它会成功吗?

你可能会觉得这取决于汽车的质量,款式,马力和定价。

你甚至会相信哈雷公司的质量信誉会增加其成功的砝码。

我们并不这样认为。

人们对他作为一个摩托车公司的认知会破坏他们最哈雷汽车的认知--无论这种车有多棒都没有用(定律12:延伸定律)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演。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做的测试,中国的非常可乐也做过。

非常可乐也曾经宣称:经过上千次配方改进,测试证明非常可乐更适合中国人发热口味。

同样非常可乐更好的口味还是无法阻挡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人们也总是品尝那些自己愿意品尝的食物。

所以,软饮料的市场营销是一场认知的竞争,而不是口味之争。

令这市场竞争变得更复杂的因素是,顾客通常会根据大众的认知来做购买决定。

人们常基于他人对现实的看法来做购买决定。

而不是自己的想法。

这就是“从众效应”。

记住,市场营销不是产品之争而是认知之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