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提炼六下三单元大概念

统编教材六下第三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学习习作单元之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的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各项内容之间环环相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读这段话可知,本单元编排的其他内容都是为了“写出一篇习作”服务。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语文要素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习作训练点为“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人文主题统领本单元学习,指明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要素紧扣“怎样”意在告诉我们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习作训练点指向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提醒我们要选用合适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交流平台则是对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四者有一个共同点,聚焦“真情”。

那么写作为什么要真情?课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真情”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①真实的情况;②真诚的情感。《大概念教学》一书告诉我们,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我们要培养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一方面,学生现在面临着什么问题,或者将来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认为,学生现在面临的问题有:1.因受到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习作,经常会出现虚假、浮夸、扭曲事实的现象;2.因忽视个人独特感受,写作逐步沦为“没意思”的一件事。3.文不真诚,无法打动自己和他人。

课标(第三学段表达与交流)中还提到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理解的“自我表达”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让情感有一个栖息地。而“与人交流”则表现在,以文为沟通的载体,让别人更加了解自己,也让自己更加了解别人,因为写作本身也是一种交际。由此可见,写作需要真情流露,真诚的情感能扣人心,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能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真诚还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真文”也是“真人”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让真情自然流露”,对标现实世界,那么此时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掌握什么,才能让真情流露?1.激活情感;2.选择合适的材料;3.综合运用合适的表达方法。

我们可以借助两篇精读课文,激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与生活的联系,重点学习表达情感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利用交流平台对表达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而习作例文,放在作前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选材问题,放在作后学,可以以此为范文,帮助学生进行评改。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最终需写出一篇能体现真情流露的文章。当然,写出“一篇”是外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写作力才是内核。我认为“这一篇”的写作效果分为三个层次:1.能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学过环境描写、内心独白、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实则起到了梳理整合描写方法的作用)将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让真情真实自然地流露出来。2.在第1层次的基础上,写出情感的变化。3.“让真情自然流露”中的“自然”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此处的“自然”是“去方法”后的呈现。去方法,不是意味不用任何的方法,而是已将方法内化于心。当文思涌泉,情感足够浓郁,表达欲望足够强烈的时候,真情就能“自然”流露出来了,所以此时的技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不过,这一程度不做强求,但未来可往这方面思考。

基于以上思考,我初步提炼本单元大概念:能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能选择合适的内容,能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加强我与自己,我与他人的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