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一个女子,短发、笑的很甜,两手相交搭着膝盖,她面对的是一个小男孩,端着个椅子,周围坐的几位老人,暗色调的衣服,白花的胡子,眯着眼,慈祥的笑着......这看似温馨的场面,却让人觉得有点沉重,而那中间刺眼的白色标题“看见”深深扎入心扉。
这本书的作者叫柴静。名字早就耳熟能详,但真正知道她还是在去年关于雾霾的演讲《苍穹之下》中,那个演讲,一个上午,我看了3遍,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却也能感到来自台上那个小小人影的压迫力,不禁仰起头,那苍穹黑云密布,黑压压的一大片沉下来,似要五雷轰顶。可正当这段演讲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的时候,正当千千万万的人同我一样仰起头握紧拳的时候,这个视频被封杀了,永远消失了......
偶然的机会,看见了这本书,侧在书架上,被人翻的厚厚的,翻了翻,除了封面书中的插图全是黑白的,这本书的沉重可想而知,所以还是毅然决然地买了下来。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当柴静还是一个青涩懵懂的小女孩时,她进了央视,当了记者,从热血到麻木再到醒悟,她成长为今天的柴静。“如果你来做新闻,你关心什么?”“我关心新闻当众的人。”柴静也没违背初衷,一路采撷,慢慢成长。她走过乡村,踏过泥泞,在现实的鞭策下,看见了世间百态,社会冷暖,书里的事件没有那么的标志性,记述的都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生死病老,事态轮回,她抱着慈悲和勇气,关怀和爱心,去感知,去认识,去体会。也许这些新闻不会被播出来,但她就要拍,就要采访,为了那些受过伤的可怜人,也为了那些未受伤的人不受伤。
翻开书,跟着柴静的脚步,那千里之外的一切,那感受不到的人情世故,都能听见,看见,感悟。我们经常只看到自己或者周边,我们的思维也早就被模式化,被现实的美好所覆盖,而这本书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度解剖,点点滴滴的小事却有着莫名强大的力量,小女孩因遭到侵犯而与同学约定服毒自杀,非典肆虐时的恐惧和沉闷,还有同性恋的彷徨与挣扎,我们好比是站在平原之上,而这些人却在悬崖边缘垂死挣扎着。我们的心里好像都筑成了一道坚固的墙,堵住我们的虚伪和恐惧,而这些小小的事,却从缝隙里渗入进来,感动着,感化着,慢慢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慢慢提升彼此的价值。这个世界也许应该用客观的眼神去看待,但人不一样,要用心灵去看见,对那些受过伤害的人来说,一句鼓励,一句支持,一个眼神,一个关注,也许就能让他们热泪盈眶。
看看天空,看看大地,这世间的一切是否亏待过你?很少。而那些被亏待的人也许是同性恋,是病人,是社会底层被忽略的人,他们躲在角落里,黑暗中,寻找光明。他们甚至已经死了,仰面向天,或亲吻大地。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平,也没有人能做到像巨人一样的无畏,去真正改变世界,而我们真正能做的是帮助那些人,看见那些人,知道在这蓝天底下仍有这么群人存在,带着心灵去看见,怀着愧疚去理解。
谢谢柴静,谢谢《看见》,这本书四百多页,不是写我,也不是写你,是写关于我们的,关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