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的历史

汕头的历史。

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

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

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

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

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始于1723年2月5日 ,终于1735年10月8日。)简称汕头。

1860年开埠,称汕头埠。(通商口岸),潮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1921年3月 设汕头市政局 1921年7月 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1930年 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1950年3月15日 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1956年 设置汕头专区。汕头专区辖今潮阳区、潮安区、澄海区、饶平、南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梅县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区县。 

1965年7月19日 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汕头专区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县政府驻河婆镇,属汕头专区管辖。 

1981年10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3年7月 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今揭阳、饶平、澄海区、南澳、潮阳区、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同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海丰、陆丰拆出(注:两县并为地级市汕尾市),余8县1市并入汕头市。 

1984年11月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同年11月,汕头市行政区域调整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揭西县划为揭阳市管辖。 

2003年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2011年5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