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ss.没药。欢迎来到【没药读論語】
从生活学习论语,从论语感受生活
学无止境,点点滴滴
前言
昨日早会,老板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如果给你一把斧头,让你接连不断地砍树。第一天,你可以砍3棵树,第二天还可以砍3棵树。那第7天的时候,你还能砍几棵树?
请问,你还能砍几棵树呢?
正文
(九)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白話試譯
子貢問為仁之方。先生說:“工人欲完成他的工作,必先快利他的器具。居住在此國,便須奉事此國中大夫之賢者,並須與其士之仁者相交友。”
按钱穆先生解读:
工無利器,不能善其業,猶人無材德,不能盡其仁。器不自利,必經磨厲,亦如人之材德,必事賢友仁,然後得所切磋薰陶而後能成也。
没有自己利器,又如何能发展的自己业,没有才德,又如何能尽自己的仁。
本篇并非谈论“利其器”有多好,而是突发奇想:
这“利其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我是凭着“高考后,你就自由了“”的信念度过高三的。
那时前方的希望是,拜托了,终于要结束这黑暗的时光了。不复读,是我心中坚定的底线,不可动摇。如今回想起,毫不夸张地说,眼前一片漆黑。
到了大一,那简直是放飞自我。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是千千万万吧。大学在宿舍打游戏、不知该做些什么,化身为佛系宅男宅女。学习力最高的巅峰时期,竟献给了应试教育这调皮的小东西。到了社会,面临就业紧张的压力。哪怕就了业,又浑浑噩噩,提不起劲,不知自己在做什么、也不懂做事的意义。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先说回如今的自己。目前的实习是最长的,将近5个月,之前也在2家企业实习过。公司类型不同,有已具规模的央企、有渐渐成熟的私企、还有转型中的私企。我在其中翻滚着,感受着不同环境带来的浪潮。
环境不同,人也不同。有些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坚持着做,嘴上偶有抱怨这日子太“苦”,行动力上依旧奋进激昂。有的人,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别人也不懂。老板如提木偶线一般,经常叮嘱:思维,行动力,坚持,可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呀!”
如果只怪人本身,会不会太苛刻了。是不是所有的“不利其器”都是主观的选择?这样的想法,突地一下蹦出来。
曾经被灌输的教育思想是:“结束高考,就自由了,你只要努力学习冲破高考大关!”所以,我们的脑袋里被种了一颗种子。到了大学,学习是什么鬼?那不是属于我自由翱翔的时光吗?前面的十几年都献给了高考,还不趁着进社会前,闯闯自己的江湖!?进入社会,有工作就有了保障。殊不知,身临其境,才知社会如野狼争斗般。
很少人会提前告诉孩子,社会需要的是怎样的人,你现在应该如何成长,才能在那个世界生存。他们会告诉你,那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看你,现在多幸福。很少人会懂得学习是什么,也只对孩子说,分数就是上帝。
根本没有武器的人,或不知如何磨器的人,又怎么会让手中的器保持锋利。那些持续的学习力,敏捷的思维力,惊人的创新力是不会“砰”地蹦出来。
有一句话,教育其实就是唤醒,唤醒孩子体内的本该有的东西。我们从未唤醒,又如何在多年后,要求曾被自己扭曲的人,拥有那些珍贵的东西。
第7天的时候,还能砍几棵树?
老板说:“可能一棵也没有了。”
不磨刀,又没了开始的激情,树是砍不动了的。
是哦。没有兴趣、没有持续的学习力、没有激情,别说砍树了,什么也做不了。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这一步。于是...
老板责备员工没有持续的斗志和昂扬的精神,没有自己主动求知的欲望和精进的心。父母责备孩子到了大学不务正业,忘乎所以。到了一定年岁的自己,责备年轻的自己没有把握住时光。我们总活在表面现象的责备里。
很寒心。身旁的小孩,幼儿园时期,父母就开始筹备学区房了,我听后很惊讶。教育和商业的挂钩,都已经勾到了年幼儿身上。这样育出的,想必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吧。
很少父母会了解怎样赋予孩子在未来存活下去的能力,以身作则,只会说好好学习,不,是好好拿高分,好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才是。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教育。尔后后悔了,只害怕自己的孩子也步相同的路,所以在迷茫中,害怕与担心就变成了焦虑与压力。
如今的教育依旧很难培养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无论在哪个阶段,依旧保持精进的人,怕是“机器”、“金子”才是。
其实,更少有自己,能够在最珍贵的时光保持觉醒。
工作能力不佳的背后,抛开外部因素等,是思维、学习等能力不足,而这背后,又是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是时间的积累,是榜样的树立,这又要从孩时、自身抓起。一切的一切,追本溯源,又回到了教育和父母,自己。
而我,也是这泥潭中的一员,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挣扎成什么样子。
亲爱的父母,请别再骗自己孩子了。结束了高考,依旧需要学习,那是更必要的学习。 自由从不是时间上的,是心灵上的。
亲爱的教育,请别再骗众多的孩子了。学习从不是为了分数,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请好好爱护那些种子,不要让他们到了社会,成为无所适从的人。
请好好爱护自己,不要有一天,惋惜却无能为力。最后又把自身的遗憾,留给下一代。
「論語新解」延伸
卫灵公篇十五(九)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工無利器,不能善其業,猶人無材德,不能盡其仁。器不自利,必經磨厲,亦如人之材德,必事賢友仁,然後得所切磋薰陶而後能成也。仁者,人與人相處之道。仁德必於人羣中磨厲薰陶而成。有其德而後可以善其事,猶工人之必有器以成業。
白話試譯
子貢問為仁之方。先生說:“工人欲完成他的工作,必先快利他的器具。居住在此國,便須奉事此國中大夫之賢者,並須與其士之仁者相交友。”
以上拙见,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如有兴趣,可关注下方【连载】。
更愿听大家的评论与分享。
共勉。
@本文素材来源于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