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中,我们观察专家、学者或者大V,发现一些共同特点。他们成名成家,除了有时代的背景,时机的把握,还有长期时间能力的积累。其中,能力积累重要表现是他们有独特的洞见。而这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洞见,正好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价值。同样,如果我们想有所成就,也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洞见。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洞见呢?同构性是找洞见的好方法。
同构性就是在不同知识之间探索思考。这探索过程有3步:①在同一知识体系内抽取它的基本框架;②在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做结构类比;③将不同的知识体系辩证统一。在这3步刻意练习过程中,很容易形成洞见。下面分四个角度分析同构性。
1、人类发明史看,同构性容易启发创造,形成洞见。
很多主要发明都是与其他领域内的事物做结构类比,然后联想或者揣测,跳出念头,验证成功后,形成洞见,最后批量生产的。比如:汽车的化油器与香水瓶有关;而香水瓶和18世纪一位想利用水蒸气的意大利人有关;阿历山德罗·沃尔塔的电子枪发明出来,原来是为了测试空气的纯度,125年后被用于点燃汽化器中的燃料;汽车齿轮源于水车;而引擎的活塞和气缸可以追溯到托马斯·纽科门为煤矿排水系统设计的抽水机。
2、很多名人都认为同构性学习是其成功的关键。
同构性让很多名人受益,帮他们形成洞见,成就其卓越。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提出电荷守恒定律,还发明了避雷针,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作为同构性受益者,他认为【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再比如查理·芒格反复强调多元思维模型的重要性。这思维模型就是基础学科的重要理论,也就是基础学科的知识结构。查理芒格用这些结构知识,同构性迁移到投资领域辅助巴菲特成就了伯克希尔公司的增长奇迹。
3、简一律是系统内不同事物之间的同一个结构,是同构性的体现。
简一律是人类理想逻辑的第一律,所谓第一律就是根本的那个律,叫简一律。任何一个理性系统,它都运行在一条基本原理之上,叫简一律。在确定属于同一系统的情况下,根据简一律,可以推导出新事物的特点,启发我们的洞见。
4、科学界公理化思维是同构性的辩证统一。
公理化思维即:任何真正的科学都始于原理,以它们为基础,并由之而 导出一切结果来。反过来说:不同事物之间底层原理是一样的,如果发现原理之外的东西存在,说明原理无效,必须重新找到不同事物之间共通的新原理。这个不同事物之间共通的原理就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同构。比如: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总结归纳,抽取框架,类比统一,这样刻意练习同构性,容易产生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