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以三明模式为代表的福建医改在全国各地的医改大潮中可谓独领风骚,得到了最高层和国家部委的认可,也成为了全国各地医改学习的榜样。现任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詹积富作为医改明星人物,出尽风头。
在詹主任的亲自操刀下,福建医改推出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举措,赢得了多个“第一”,诸如:首个推行医生和院长年薪制的地级市、首个实行药品零差价的省份、首个实行药品两票制的省份、首个设立省级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的省份、首个按通用名公布药品医保支付标准的省份。
福建医改似乎成了全国医改走势的风向标,在国务院的部署下,从2016年起医改试点省份公立医院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2017年全国各省推行两票制以及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目的是为了实现所谓的“腾笼换鸟”,即在医疗总收入正常增长的前提下,把医院药品和耗材的总收入占比降低到50%以下,把劳务技术服务的收入比重由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50%甚至60%。
国家卫计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改委、人社部、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办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国卫体改发[2017]22号文件,对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和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提出了许多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硬性要求全国所有公立医院总的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要控制在10%以下。极左医改思想指导下的福建势必会对这一增幅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了,增幅不是10%,也不是20%;大多在50%以上,甚至是150%-200%。在当前年就医人次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医保全额付费的医疗服务所占医疗保障费用的比例和增幅必定大大提升。如何实现10%医疗费用增幅控制的目标呢?医院必定要想尽办法缩减药品和耗材的使用和占比。因而,今年下半年各地必将又是一轮药品控费的浪潮,福建这一左派先锋首当其冲。
前些年福建开始实行两票制时,大多药企并不把福建这一医药的 弹丸之地放在眼里,取巧应付并不影响其全国销售大局。今年全国推行两票制,药企就慌了手脚。再看看福建今年在进行新一轮药品挂网阳光采购的同时,福建省医保委员会对新医保目录按通用名公布了本省的药品医保最高销售限价和医保支付结算价。其中竞争性产品(一般仿制品)医保支付结算价等于医保最高销售限价,非竞争性产品(原研、进口、高质量层次)的医保支付结算价为医保最高销售限价的10%-90%不等。药企当时就懵圈了,医保支付结算价没有任何明确公开的制定标准,非竞争性产品的支付比例也是政府说了算;以前所谓的甲类医保全报,乙类医保自付10-20%都见鬼去了。虽然这一举措广受诟病,但福建省医保委还是就这样公布了,这样执行了!普通民众要用原研进口的好药,对不起,请准备好自付部分费用。举些例子,辉瑞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医保最高销售限价为34.5798元/盒,也就是说医院卖给患者34.5元/盒;医保支付结算价为6.2793元/盒,即患者必须自掏腰包28.2元/盒。乙肝患者要吃GSK的贺维力,每个月要多花296元,一年就是近3600元;不想自己多花钱请用国产的。这些进口原研药企业面对如此低的医保支付比例,营销难度可想而知。
福建医改和药改的步子都跨得大,完全不去理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尚未出结果的现状,巴望着普通百姓都去用“劣药”,只要降低了医保费用支出就是赢得了政绩。福建的普通民众对这一药价政策改变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其实是无力反映。为了安抚公务员情绪,省医保委还专门制定了针对公务员医保用药自付部分的补偿措施!看来医保部门也是承认仿制药和原研高品质药存在差距,赞成公务员用好药的,尽管嘴里嚷着喊着药品质量是药监部门的事。
在国家发改委取消了药品最高销售限价的大背景下,福建敢于制定药品医保最高销售限价,也敢于如此迅速地推出按通用名的药品医保支付结算价,必定是得到了最高层的首肯。业内纷纷猜测,或许福建先试行个一两年,“政绩突显”的詹主任就将上位国家医改办,如此这般,福建特色药品医保支付体系和医改措施更将全国复制遍地开花。
面对此番变革趋势,药企发展如何未雨绸缪,药品营销如何相机而动,是摆在整个药届面前的议题,有待各位同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