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以物易物的记忆,除了换面,印象最深的就是粮食换水果了。粮食主要是小麦,水果则是一种叫“辉子”的李果,个头介于天峨珍珠李与美国黑布林之间。
麦收时节,大约是农历五月初,收割晾晒完毕,金灿灿胖嘟嘟的麦子们颗粒归仓。到了六月,“辉子”成熟了,阿叔们推着一车车橙光脆甜的“辉子”走村串庄,“换……辉子喽”,顿挫悠扬。刚放暑假回到外婆家的我,抓起提篮,蹭蹭爬上阁楼,从外公垛好的新麦堆里挖出一篮,用铁钩放下楼去,自己飞身一跃,转眼间已换回小半篮“辉子”,井水冰镇,赛过猴子吃的蟠桃。为何叫“辉子”,据说是为了避老子的讳,所以不能叫“李子”[呲牙]。
外公外婆离开好多年了,时常想念他们,外公的大手掌还有外婆的粘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