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哈佛凌晨两点半》

有时候看一本书跟书名真的很有关系,一看到《哈佛凌晨两点半》,就想到哈佛图书馆凌晨两点半依然灯火通明,学生密密麻麻静静悄悄地学习的场景,一股鸡血和惭愧感油然而生。

虽然整本书几乎用故事填充,跟学生时代写作文一样,一个主题用几个故事叙说完,读完发现这本书写得其时很简单,跟其他励志书差不多。不过也许是太久没有读过充满正能量的鸡汤书了,看完竟然小有收获。

对于我这种平庸的底层打工一族来说,看完这类书籍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自愧不如。然后那段时间会比平常更加努力一点,然后惯性依然打动不了懒惰,生活与工作又恢复从前,当然,要说完全没有用也是不可能的。

比起努力不如人,天资不如人的惭愧感,扎到心的是终于赤裸裸地看到了自己致命的弱点。

“一个总是幻想着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解决任何事情的人,最终一定会失败,甚至是失落。年轻人可以有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妨碍了别人能力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到因为你的存在而生不逢时,那恐怕你很快就会遭遇到困境的。”

我何尝不是一个总是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的人?!孤独地努力,比任何阶层的人都辛苦,收获却甚微。

哈佛一位老师对一中国留学生说:“我知道,你确实很优秀,也许你在国内参加过高考,那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无论你的父母、你的亲戚、你的朋友多么想要帮助你,可他们都无能为力,因为这一切都要靠你一个人来奋斗。

可是当你走上社会的那一天起,你会发现,这种一枝独秀型的人才竞争是非常少见的。更多的时候,很多完美的工作都是通过你与别人的合作完成的,无论你是工程师、经理人,还是多么杰出的教育者,你的成功必须依赖别人与你的合作才能获得。如果你总是这样孤立无援地独自作战而不自知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国的高考真的是场漫长残酷的战斗,在这一场战斗里,我不令任何人失望地暴露了极低的抗压能力,在眼泪与焦虑中挨过来。孤独是肯定的,那是人生中最孤独的时期,因为真的没有人能帮到自己,无论父母兄弟姐妹多么担心,我依然只能柔弱地独自顶着千斤重担和茫茫前途。

而高考不是唯一的一次孤军奋战,中考已经经历了大半的眼泪与无助的考验,这那场考试里受到的影响并没有消退,它持续在升温,加剧发展,高考是爆发的高潮,然后在大学和工作中磨灭痕迹……

中国的学生不注重合作而偏向个人能力去面对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再优秀的人多半都在做着薪水不怎么样但个人能力要求相对高的工作,看似体面,其实真的不如初中高中毕业的人做着的很多看似不体面的工作。当然,中国教育模式是关键,所以我和我的很多朋友同学一样,一直在看个人的能力死命工作,却没什么特别长进。

影响不了别人帮忙,就靠自己;嫌人多手杂,靠自己解决;不想麻烦别人,就靠自己……所以总是比其他任何人都辛苦,收获却不如人,失败感和失落感时常出现,然后放弃,逃避……没错啊,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的,我学到的也只是靠自己,从读书开始就是,好成绩靠挑灯夜战努力获取,奖学金靠自己独自跑图书馆拿到,我以为靠自己就是王道,是真理,未来永远都如此。

事实上呢,靠自己确实踏实,饿不死,甚至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但仅此而已。

老铁,真的扎到心了。一直以来选择走独木桥,对那么辛苦的自己真心感到心疼,也对过去一起共事的同事感到愧疚,漠视了他们的力量,推走了他们的援助,这何尝不是很自私的一个人呢?!到底犯下了多少错误?

一本书看到最后,前面只能零零星星记住一些观念,就这最后一段让人痛了一阵,也值了,因为它还会痛很久很久~开始一个惯性思维的转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deque也是C语言写的,性能较高 将数据进行初始化,数据必须是可迭代对象 注意:对于列表,我们尽量存放属性相同的...
    码农小杨阅读 4,507评论 0 1
  • Chapter-1制造梦境的少年 1 只要是能够做梦的生物,就是我们食梦貘的猎物。其中口感最好的则是被称为“人类”...
    糖酱_Jam阅读 4,878评论 0 2
  • 1. 不堕落一下,你怎么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渣。 2. 以后的你一定想打死现在这么不争气的自己。 3. 已经长的很...
    萘小鱼阅读 2,5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