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于成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我狭隘的脑海里,在我已经定格的“印像”中,我一直恒古不变的认为只有北宋的包拯才是历史上最为廉洁之人,最近在晚间黄金时间央视名档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让我这一肤浅的认知顿时“魂飞魄散”到“灰飞烟灭”。

于成龙一生坦荡,俩袖清风,为官三年,直到四川五湖之内“六亲不认”,七窝八代后九转功成到十全十美。

于成龙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

于成龙痛恨贪官:

大义灭亲的连自己的小舅子都不放过,连康熙的亲外甥喀礼都不放过,喀礼终因自己横行不法被于成龙下令斩首,不但没有被康熙皇帝“追责”还予以重任。究其原因还是得益于康熙大帝治国理政的英明,得益于与康熙大帝不徇私枉法的刚正不阿。

于成龙清正廉洁:

“屑糠杂米为粥,与仆同吃”,在富饶的江南水乡终年不知肉味,食以青菜,人称“于青菜”。她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与唯一的结发妻子阔别二十年后才得一见,一只木箱内一套官服是他一生为官后仅有的遗物。

于成龙体恤民义:

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成龙正气凛然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宏伟气魄,令人振奋。

他二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卓异”,以其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生得百姓爱戴。

在看到他第一次回乡“葬母”在自家院里遇到其曾孙时对话的场景让我触目怮心。

曾孙:“你是谁”?

于成龙:“你是谁”??

曾孙:“我是我爹的儿子”。

于成龙:“你是你爹的儿子,你爹是谁?”

曾孙:“我爹你不认识”。

于成龙:“你爹我不认识?你说你爹叫啥?”

曾孙:“我爹叫于准,你认识”?

于成龙:“你叫大梃”。

曾孙:“连我爹都不认识,你咋知道我的名哩”?

于成龙:“哈哈,大梃,你的名字是我起的,我是你老爷爷,你是我重孙子,祖孙相见居然互不相识”。

我和儿子几乎异口同声咏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康熙皇帝在得知于成龙去世后痛心疾首道:朕的股肱之臣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于成龙累死在他的任上,朕痛心不己呀!于成龙二十三年的为官之道值得诸位爱卿借监,国家澄叙官方,首重廉吏其治行最著者尤当优加异数,以示褒扬于成龙,操守端严,苦节克贞,朝野惟尔鞠躬尽瘁,真一芥之弗取,越数官而弥坚,奄忽云亡能无悯焉,萧然官舍,竟担石之无存,清风未远长存表德,望宠恤重颂,丕著旌贤之典,尔灵不昧,其克歆承,成龙爱卿居官清正实乃天下廉吏第一。

他的故事颠覆了我对传统意义上清正廉洁的认知,他的精神必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且无人能匹。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几个于成龙这样的好官?这样的清官??

他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与太多的反思,他的故事给我们当代的父母官们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标榜作用,他清正廉洁的作风警示了“人们”反其道而行的经验和教训,他是一座永远不可磨灭的丰碑。

“天理良心”就不应该仅仅是于成龙本人的为官之道,而应该成为所有官员们共同执政的理想信念和不忘初心的根源所在。

纵观清朝二百六十八年,正是有了像于成龙,张伯行,汤斌,刘统勋等等这样的清官,才成就了康乾盛世的繁华。

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者,希望像于成龙这样符民心顺民意的好官可以层出不穷,可以连绵不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于成龙,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45岁才出仕,从小小的七品县令最后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两江总督;他也是历史上少有的被...
    危笑天阅读 5,830评论 4 5
  • 你生活的全部不是我,我生活的全部不是你。可能我恰好填补了你某段时间的空白。我们应该各自有各自的生活。 我想...
    初念你阅读 3,177评论 1 1
  • 黄昏时候 昏黄染了桌角古老的钟表 嘀嗒~嘀嗒~嘀嗒 时间滴落绽开的水花 铺成了一张 欲捕捉时光游鱼的网 时...
    翔飞想飞阅读 1,813评论 0 4
  • 对于写作群,老师说:了解自己、自由书写、让书写流动。自己、自由、流动这三个词本能的、深深打动了我。都是我爱...
    何小一i阅读 2,801评论 0 2
  • 标签(空格分隔): 插件 [toc] 附录 演示环境Xcode7.3插件模板下载 https://github.c...
    王家薪阅读 8,11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