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面试中每一位来应聘的人都有一份试卷,在试卷的开头写到:请从第一题开始直到看完试卷再答题,因为试卷上的题很多,而且是正反面的,所以很多来面试的人看到试卷中间的题目后就开始急匆匆的答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很少的人做完了试卷。
考完试后一个去面试的人把这个卷子从头开始看,一直看到最后才发现,在试卷的反面写着:如果你都看完了这些题目,请你在姓名处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卷。
很多人也许觉得这是一个求职人不认真审题而错过机会的故事。但我却认为这里面的一些人之所以没有抓住机会是因为自己的思维的局限性造成的,因为常规的考试是做完所以的题目交卷,而规则一旦发生变化,而一个人的思维没有那么灵活精准的话,就会错失很多机会。而且想要通过一个好的面试,都需要在上学期间付出很大的努力以便于取得面试资格,那就更别提进入职场了,想要在职场中快速超车的话,到可以学些金融知识。
精通金融的野口真人先生,成长就十分迅速,他创办了Plutus Consulting,客户包括软银、大和房建、电通等200多家上市企业。在汤森路透公司发布的M&A咨询公司排行中,他的公司曾多次位居私人咨询公司榜首。我想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其中的因素之一便是金融知识的熟练掌握,拥有了金融思维,才做到了精准努力,有了现在的成就。
如果你觉得金融知识枯燥难学,你也可以看看这本书:《精准努力:如何用金融思维在职场快速超车》,作者正是野口真人先生,他在《精准努力:如何用金融思维快速超车》中写到:在发展赚钱能力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信用”。我觉得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诚信是也是一个人的第二个身份证。如果一个人不诚实,那么在厉害的人也不会得到重用。
并且他还在《精准努力:如何用金融思维快速超车》中讲到其他的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建议:
1、学习的本质就在于“如何用一句话来说明一个问题”。
也就是善于总结,这个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就可以做到,比如用一句话来说来总结你看的电影或者看过的一本书,或者用一句话来总结你好朋友的特点。
才开始的时候会感觉有点困难,觉得无从下手,但想要成长,首先就要脱离舒适区,你可以用一大段话来总结然后再把这一大段话变成三到五句话,然后再总结成一句话,这样你的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看实物也不会只看表面,而是会变得由表及里。看到事物的本质,和核心价值,以便于更快的做出判断。
如果你想锻炼这个能力,建议你做一个计划,比如你每天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一天的生活,找一个本子记下来,然后再这个月的月底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一个月你都在干什么,甚至你也可以在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月做了哪些事。
2、通过独立思考学到的知识,我们对它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我们通过书本或者老师讲授学到的知识只是很浅的存在于我们的大脑,想要让自己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起来,就得独立思考,一开始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但却能够让你快速进步。
举个例子:你在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是一本小说,你就可以思考如果你是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去做,你会和谁在一起,小说里主人公的优点你是否具备,他的缺点你是不是也有,并且你应该怎么改进。
并且我认为在独立思考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总结的知识和自己的迷茫之处记到本子上,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解决方法建议你和别人讨论一下,独立思考是好的,也建议你每天拿出一段时间独立思考,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多和别人交流讨论问题,也能让你快速进步。
3、从微观到宏观,从分论到总论一这就是社会人学习的铁则。
也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从小到大,从树枝到大树,从小处着手,然后慢慢的积累,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积累,而且最好不要中途放弃。
从微观到宏观,是一个逐渐扩大知识面的过程,需要好好的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在的领域,不可自以为是,也不能时时偷懒,以便于在学习很多知识,或者有很多经验之后,便于总结。
从分论到总论和从微观到宏观,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是一个逐渐上升难度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就学很难的知识,我想很多人都会打退堂鼓,主动放弃,所以倒不如先学一点简单的,在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的添加自己的任务量和想要学的知识,就会取得进步。
关于《 精准努力:如何用金融思维在职场快速超车 》我最认同的是这段话:每天抱着经营者的心理去工作,你在公司的价值就会变高,为公司带来的现金流量就会增加,最终自己的价值也会提升。就像开店一样,别人都已经挤公交上班了,身为老板还没起床,这样生意是不会好的,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才是王道。
书上的内容都只是指导和建议,个人行动也很重要,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取得理想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