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家猫猫从小就和我们到处旅行。带她到波兰玩,她喜欢上华沙,问她离开北京可以吗?她说可以,让她在帝都和华沙之间选择一个,她选择了华沙。
我也不能免俗的带着孩子加入了出国大军。
华沙看上去比北京落后几十年的样子,没有北京繁华和热闹,但是她却喜欢上了这里。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是儿童游乐场,沙池,里面有些玩沙的工具,小朋友随时可以玩。随时可以走路去肖邦公园喂小松鼠。猫猫很快乐!
她的不快乐是从上幼儿园开始的。
猫猫上的私立幼儿园,规模不大,但在华沙学校排名里可以排到第十位。是以波兰语教学为主的幼儿园,每天有一个小时英语课。整个幼儿园只有她一个亚洲人。她们班只有四五个学生,上完本班课程后,基本就混班上课,小班大班在一起玩。
上幼儿园猫猫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语言问题。虽然她在北京幼儿园学的英语派上用场,和班里的小朋友基本靠英语交流,但是老师用波兰语教学,她开始不适应。她在北京幼儿园曾经很优秀。听不懂波兰语,她很迷茫,开始不快乐。
后来,我们鼓励她在班里交朋友,她慢慢和班里的几个小女孩玩成了好朋友,渐渐有了快乐!
大人的世界也会患得患失的。但是你若坚定,孩子便坚定。
她想国内老师时,想外公外婆时,想北京好朋友时,都会不快乐!
于是我们就让她去发现那些让她在波兰快乐的事情。
在快乐和不快乐之间,我们告诉她人生的不完美,并且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小孩。每个小朋友都会有快乐和不快乐。
她现在开始学会自己去寻找更多的快乐了。
02.
在华沙幼儿园里,其实园长和老师对她很好,她的作品总是陈列在学校展柜上,去幼儿园附近的养老院献爱心还让她献花。
但是东西方教育方式还是有所不同的。
在华沙幼儿园,班里老师不会特别表扬也不会批评某一个人,小朋友都是平等的,除非小朋友犯了原则性错误,一定是要道歉的。
在北京幼儿园整天被夸“棒!棒!棒!”,在华沙猫猫心理自然会有落差。
她开始怀疑自我能力,不自信,不想上幼儿园。我和孩爸开始给她做心理疏导,让她发现自己的优点:譬如她会说中文,幼儿园其他小朋友不会讲中文,她可以教大家中文。事实上幼儿园老师总是特意让她给小朋友用中文背数字。
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可能给小朋友带来了压抑和委屈。在北京女汉子似的猫猫在游乐场被一个叼着奶嘴的小小男孩揪了下头发都要跑到我的怀里大哭一场。我送她去幼儿园时她永远是用泪汪汪的眼睛看着我,路上又找很多理由,希望我带她回家,可以不上幼儿园。又回到了在帝都三岁刚上幼儿园的那个阶段。
刚开始时我们一直在鼓励她,拿她想周游世界说事,说你想以后周游世界,现在就要坚持,说周游世界就是要放弃自己熟悉的环境去不断尝试新世界。
并且让她一日四餐都在幼儿园吃,上幼儿园到第五天时,她开始感冒发烧,每天晚上做噩梦惊醒,每天都哭,好像她从小到大都没做过这么多噩梦没哭过这么多。心病加上感冒,吃了一周抗生素才恢复。
我们的铁石心肠软了下来:早、晚餐让她在家里吃;下午会比较早去接她;对她要求只要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吃好饭多喝水就好了。
现在的她在幼儿园好朋友也越来越多,每天都会几个新的波兰词语,去幼儿园也不再抵触。
好在猫猫也把我当作她的好朋友,她在幼儿园的喜怒哀乐都会讲给我听,我们也会根据她讲得慢慢帮她分析开导她:自己开心快乐最重要,不要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03.
在国外读书是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越是国内受到老师表扬多的孩子,出来后好像越是不容易适应,不容易找到自我,因为已经习惯了活在旁人的眼光和评价里。
带猫猫来华沙读书后,我才深切的感受到为何有好多在国内优秀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得了抑郁症甚至自杀。旁人都是看到他们外表的光鲜和美好,但是内心深处可能是深深的恐惧或失望,尤其当最亲的父母不在身边或者无法理解时,失望就变成了绝望。
人,一旦绝望就会自我毁灭甚至毁灭他人。
所有的心理学家都是从七岁前的成长轨迹去寻找成年后行为原因的。
孩子,希望我能陪伴你走过所有的难关,还你一个快乐的笑脸。
最后告诫所有的父母,在孩子未成年前,如果送她出国你不能陪在她身边,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可能关乎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
无戒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