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写作也成为了我们家庭的共识活动。说它共识,是因为的确是经过了一家三口严肃认真的“会议”讨论,签字画押的。每个人都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签名之上有一句话“我们认同且承诺做到。”
当然,写作只是家庭决议中的一项,尽管从制订到现在,还没能保障每周二次的频率,不过,已经让孩子、家庭氛围发生了一些改变。
最初为何会蹦出这些想法,也大概是我当时在公司梳理culture的延伸影响。每个企业都在谈文化,为何家庭不谈谈呢?
我们期望每个家庭对“家”的定位(使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我们对“家”有着怎样的愿景?我们期望“家”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我们期望“家”是怎样的一种氛围?
我们期望“家”中的孩子有着怎样的价值理念,而我们作为父母又会为他们理念的构建贡献什么?
当我们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对“家”我们有着多么模糊的认识、对家中的人、对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我们有着多少理所当然和视而不见。所以,当时的我决定要弄明白、要和家人一起弄明白我们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家”?
幸运的是,我们很快明确了,对于我们来说,“家”是为了要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自然也包括心灵的成长);我们期望“家”是充满了温暖、支持、快乐的港湾;在我们“家”,尊重、互助、分享、信任与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核心价值观,我们要达成有效的支持、愉悦的分享、源自信任的尊重。
在这样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下,我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在孩子教育理念、亲密关系理念、家庭共创理念上的共识,从这些共识,再细化出了行为公约和共创行动。
让我特别惊讶的是,孩子对这样的讨论所带有的热情和投入,他非常理解讨论的主题并能贡献自己的想法,所以,最终我们形成了一个已张贴在墙上的家庭公约。
所以,一起来写作就这样成为了我们每周的共创活动,当然写作完毕会有分享环节,三人互评,尽管每次我都不能摘得桂冠,但这所有的一切已经给了我最大的褒奖了。
家庭的氛围和文化同样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因为我们对于孩子而言正在为他们创造着原生家庭,而在其中,我们也能给自己机会去认识和修正我们身处的那个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感觉,一切事物并没有什么自然而然、理所当然,就像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不同境界,从我们不知晓、不自知的“做与不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做与不做”,是完全不同的状态,这中间的道路就要靠我们的觉察、勇气、努力和坚持去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