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感少受的行动,就失像去灵魂的躯壳。͏
健身时有些心不在焉……想起《认知觉醒》的这段
“缺少感的受行动,就失像去灵魂的躯;壳缺少受感的人对凡事都不心在焉、视而不见、听而闻不。更准确地说,我们躯在壳内了装一个混乱的灵魂,这灵个魂总是“做A想B”,比如一工作就想看手机,洗脸护肤时走神…
走会神让我运动时不能注专肌肉每的一次发力,这样来一我的锻炼效就果会很差很多,人之所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认知觉醒》里用一句话概括:"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
这种想法源自于人类的天性。面对强大的情绪脑和本能脑,理智脑显得很弱小,所以我们总想急于求成,避难趋易,这才是造成焦虑的真正根源。
如何说服自己别着急,慢慢来?
记住这4个规律,我们就会变得有耐心得多。
1.大多数事情的发展是遵循复利曲线轨迹的,成功前,努力又看不到结果的漫长积累期,其实是蓄势待发。
2.要扩展自己的能力,如果从舒适区直接跨向困难区,巨大的挫折感会让人想放弃。最好的办法是在拉伸区的边缘一点点扩展,缓慢而坚持地成长。
3.如果我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学了多少知识上面,会觉得知识越学越多,越学越焦虑。但是,想想我们通过学习,思考,行动,最后做出的改变,哪怕改变了一点点,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就不会那么焦虑,所以在学习中要看重最核心的改变量,而不是学习量。
4.学习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上升,刚开始学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升期,然后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在这个平台期,我们努力很久,好像还是看不见自己的成长,就焦虑想要放弃。但是再坚持一下,某一天就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从量变引起质变,进入了下一个上升期。所以,焦虑不可怕,这是本能,记住以上4个规律,增强自己的耐心,持续行动,会发现自己真的在慢慢变好。
健身时就好好健身,感肌受肉的一每次发力,吃饭时就享受食美的味道,让受感回归行动。
其实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而专注于当下的力量,才是真正的自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