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2025年7月4日,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满怀热忱,踏上了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这片被誉为“中国青花瓷之乡”的热土。首日活动,队员们深入富大陶瓷非遗工坊与富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启了一场深度感知非遗陶瓷技艺魅力与探寻文化传承新路径的探索之旅,旨在瓷脉赓续,文旅焕新,解码高陂非遗文旅的破圈之路。
探秘生产核心:泥土涅槃的艺术之旅
在富大陶瓷卢经理的热情引导下,我们深入陶瓷生产的核心区域——富大陶瓷非遗工坊。卢经理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陶瓷从“泥”到“器”的神奇蜕变全过程,从模具选择、粘合坯体、过水定型到素坯彩绘、瓷体过釉,再到最后的烧制、挑选与打磨,每一道工序都精细入微,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
队员们尤其被彩绘环节深深吸引,围拢在师傅身边,屏息凝神地观察那神奇的笔尖如何在素白坯体上起舞。师傅们手持画笔,腕肘轻转,或细腻勾勒花鸟,或大胆泼洒山水,青料浸润素坯,釉色随画笔流动。每一笔都仿佛在赋予泥土灵魂与色彩,静待窑火的洗礼。我们不禁为这精湛的工艺和陶瓷世界的魅力所折服,在每一道纹路里,不仅感受到了劳动的智慧,更触摸到了中华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
漫步创意园区:解码文化寓意的视觉盛宴
意犹未尽地离开富大陶瓷非遗工坊,卢经理又带领我们步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陶瓷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是承载深厚客家文化的艺术载体。园区设计匠心独运,处处蕴含美好祈愿:甫一入门,地面镶嵌的三枚相连铜钱图案(寓意客家话“钱生钱”),瞬间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象征着财富生生不息与丰收愿景,巧妙融汇了客家人勤劳务实的品格与陶瓷工艺的精髓。拾级而上,展厅门墙上五只栩栩如生的陶瓷蝙蝠(“蝠”谐音“福”)翩然欲飞,生动诠释了“五福临门”的吉祥内涵,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间最淳朴美好的祝福。脚下的青花瓷铺路石,引导着队员们“平步青云”;抬头仰望,天花板上镶嵌的“福”字,则寓意“福从天降”,以感恩的心态感恩上天,用陶瓷可以养活几代人,整个空间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艺术气息。
对话非遗大师:感悟匠心传承的鲜活力量
此行的高光时刻,莫过于有幸近距离接触两位两位扎根于此的工艺美术大师,其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光德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嘉应工匠”张光辉大师,是高温釉下手绘陶瓷研发设计的领军者。他的人物画特别传神,无论是古典仕女的温婉娴静,还是历史人物的浩然正气,抑或是市井百姓的生动情态,都画得活灵活现,都能在其笔下形神兼备、跃然瓷上。衣袂飘飘间尽显风骨,眉目顾盼中暗藏神韵,赋予陶瓷人物以鲜活的生命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屡获殊荣,包括4项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奖项和5项广东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奖项,堪称传统技艺创新表达的典范。另一位传承人朱建欢大师,最擅长画山水。他笔下峰峦吞吐云烟,将水墨的淋漓气韵与陶瓷的温润特质完美融合画笔挥洒间,层峦叠嶂的磅礴气势、云烟氤氲的空灵意境跃然素坯,青料浓淡相宜,线条疏密有致,赋予陶瓷以深邃的中国画魂。他的代表作《花开富贵》更被景德镇陶瓷大学收藏。尤值一提的是,他代表非遗技艺登上国家级展演舞台并亮相央视《新闻联播》,让大埔青花山水之美惊艳四方。两位大师,一人精于传神写照,一人长于抒写山水,以非凡的成就与毕生的坚守,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深深点燃了队员们投身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炽热情怀。
首日收获:触摸瓷魂,启航传承
首日深入富大陶瓷非遗工坊与富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广东科技学院“客乡瓷韵”非遗传承突击队队员们亲身感受了大埔陶瓷的非凡魅力。从瓷土开采、练泥成型,到精心彩绘、施釉烧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队员们不仅学习了丰富的陶瓷知识,更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同时也深刻理解到,守护非遗陶瓷技艺,就是守护文化根脉,积极向外传达陶瓷艺术深邃的精神内涵与崭新的时代价值,以青春之力赓续千年窑火,用创新思维探索“非遗+”的多元路径,为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新图景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