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药香(二)

          妈妈动作轻柔不曾把我惊醒,但家乡特有的夏日凉意,让我挪动了下身子,盖上薄毯,冷暖正好。窗外没有喧嚣,只有自然,闭上眼听啾啾栖鸟过,听取蛙声一片,听叽叽之声而不知貌。不用看便知此时晨曦,窗外远山一片红晕,天山相连之处,有晕染的橘红色,东边还有一轮红日披着红盖头深情款款而来。此刻,汪汪汪……犬吠深巷中;喔喔喔……鸡鸣桑树颠;嘟嘟嘟……而无车马喧。静谧旷野不见来人,只此一生便是赤子。

          享受这日复一日的静谧,恍如人生只有青山绿水,不见急躁,不见娇纵。七日药香第二记,记录一味酸苦的中药,但并非中医的我,要如何提笔确是难题。一早起来查阅《本草纲目》,虽然知道结局,但饶有兴致,或许,是因药香萦绕,就如同,一个人常出现你左右,让你总想有个一知半解。今日药香,图一兴,徐徐细呷是也。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既然有了与中药为伴的七日,那便让一切慢下来,聆听笔墨落纸砚的声音,闲赏未能参透的古籍,细品古人留下来的古药方。

        七日药香第二记,一味酸苦的中药。

        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谓之十剂。虽不解其深意,但却喜欢不求甚解的过程,猜哪一剂药适合哪一种症状,虽一人倒也乐呵。曾问老友一个傻里傻气的问题:为何《本草纲目》那么难懂,友人说,“因为格物,因为科学”。确实,术业有专攻,作为一个沉迷在幻想世界的文艺女子,只需浅尝辄止。拿着一副中药,对着古籍图画,慢慢了解,只要尽兴,便是所得。

        跌仆折伤,需内治活血,外治散瘀接骨。昨日所提及的田七米酒便是内治活血的一种,而今天所提,难以下笔,是门外汉带着好奇心来胡乱猜测罢了。土当归、刘寄奴、红花、血竭、乳香、薏米、红藤、松节、杏枝等, 不敢肯定一共用了几味中药,但这几样倒经过与舅舅闲聊认得了。不知其名,知其味。昨日不敢细品,一口闷,方不觉为难了口舌,如今,为知药之本香,口舌难免苦涩酸香。

        第二记,实在难书,所说药物到也能查知一二,只是这一日光景,感慨颇多。上午有客看望,下午舅舅拜访,有人问候自然是极好的,但听着各户人家的故事,竟比酸苦的中药更难欣赏其美。

        生活是细水长流,琐事多,俗事难言,就如舅舅所说,“生活中的真假,现在是真,以后也是假,现在是假,以后也还不见得真。家庭一词最是无理,不必去在意太多,自身无悔便好。”品茶、品酒、品药,不过是唇舌之感,心境之态,但,生活远远不是靠一个人内心的独白就能度过的。“外界”是一个空泛的词,将众人缠绕其中,走走停停、奔奔忙忙,都走不出一个答案。只是,不必惊慌失措,不必怨天尤人,琐事缠身心能静而不慌就已是生活的主宰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