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唐代魏州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人,因家里排行老八,故小字南八。唐朝名将,幼年家境贫寒,以为人撑船摆渡为生。少胆烈,以侠气闻名于四方邻里。少有壮志,虽家境贫寒,然英风不改,枪法娴熟,犹善弓箭,有百步穿杨之能,不让李广,养由基等人,散工后总要自己练习一阵武艺,以免身子倦堕,志向埋没。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该年冬天,一代名将张巡起兵讨贼,固守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南霁云闻名来投,因弓马娴熟很快被委以重任。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弑父夺权,派手下大将尹子奇带领20万大军猛攻睢阳城。睢阳为江南屏障,地势冲要,张巡,许远等人手下只有数千人马,据城死守,在兵力远远不足的情况屡屡打退尹子奇的进攻,狠狠挫动叛军锐气,为唐朝反攻赢得大量宝贵时间。叛将尹子奇为人奸诈,知道南霁云箭法通神,为防止被远程狙杀,每每出兵,令二十人常随自己左右,服装一般,令张巡找不到下手机会。一日尹子奇照旧出兵,张巡令手下随意射一根粗制滥造的草箭,被叛军拾起,误以为城中箭矢即将用尽,兴高采烈的找尹子奇汇报。张巡抓住了难得的时机,令南霁云冲汇报目标射击。南霁云一箭洞穿尹子奇右眼,尹子奇命大,带箭生还,怒气不息,但徒叹奈何。睢阳城被围困猛攻数月,堪堪粮尽,张巡知道城墙旦夕可破,终究难守,命南霁云冲出包围搬请救兵。彼时唐军就在城外不远,主将贺兰进明却按兵不动,意图坐收渔人之利,南霁云冲入贺兰进明大营,哭诉求救,贺兰进明不为所动,但对南霁云十分钟爱,设宴款待,意欲挽留。南霁云心急如焚,无心酒饭,见贺兰进明终究不肯发兵,自己拔刀切下小指,发誓如若生还,必报此仇,言毕滚鞍上马。南霁云请兵不成,但已然冲出包围,本有生还机会,但是却选择再次冲进睢阳城,与将士们共存亡。睢阳城破,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人被五花大绑,旁人均破口大骂,视死如归,唯南霁云怀恨朝廷昏聩,低头沉默不语。张巡见状大呼:南八,大丈夫死则死耳,不可为不义所屈!南霁云微笑醒悟,淡然说道:正欲有所为也,君言,敢不死耳?言毕慷慨赴死。死后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追赠扬州大都督。
雷万春,本名雷震,字鸣空,号一元,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祖籍鄱阳。唐朝时期一代名将。自幼学武,博通群书,骁勇善战。传说雷万春天生智勇兼备,自幼进入四十八寨赤松山跟随磨镜老人学习拳术兵法,磨镜老人赐给雷万春将军法名叫道阐(现四十八寨有碑刻遗在言传)。雷万春在四十八寨修习拳术及兵法时间达16年之久,坊间传言善使双锤,风雨不透。后从军,与南霁云等人旧识,但是生不逢时,长年蹉跎,一直到睢阳保卫战中被张巡发掘,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雷万春武艺高强,力敌万人,作战石矢不避,舍生忘死,勇猛非凡。一日在城头亲自指挥抵抗叛军攻城,叛军势大,箭如飞蝗,雷万春面中六箭,身负重伤,为稳定军心,竟然岿然不动,神态自若。叛军大骇,心胆俱裂,无心再战。叛军主将令狐行达闻之不信,声称要见雷万春真人,亲眼见后方知所言非虚,忍不住称赞“真虎将也”。又言人皆知张巡军纪严明,如今始有切身体会。后睢阳城破,雷万春与张巡,许远等人一起英勇就义,终年56岁。唐肃宗即位后,追赠雷万春荣禄大夫、忠烈将军。宋徽宗时期,追封忠勇侯,后人尊奉“雷霆驱魔大将军”。雷万春在民间有很高声望,清代小说家钱彩著《说岳全传》中描写岳飞长子岳云锤法为雷万春梦中所传。台湾民间信仰尊雷万春为“三田都千岁”、“雷府千岁”,奉为天神。
睢阳城保卫战是安史之乱期间一次重要战斗,频频被小说家,戏曲家们改编,版本甚多。但坊间有传言张巡等人在守城时因形势所迫,粮食短缺,以城中百姓为食,此事虽真假难辨,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睢阳之战相关人士事迹的流传,至今仍有很大争议。睢阳保卫战期间,朝廷政局诡谲多变,风波暗涌,唐朝众将各怀鬼胎,拥兵自重,救援军马出工不出力,隔岸观火,这些都是张巡等人壮烈殉国的重要原因。无论如何,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人在战斗中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顽强的斗志,高超的军事能力不容抹煞,千年以后闻之令人不禁气夺。
后人曾有诗追赠:洒血睢阳谁笑痴?故乡粗豆靡穷期;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