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婆小学 孙艳
本次学习,我跟随洛阳师范学院的安老师一起,开启了寻根之旅!
安老首先从客家之源文化纪念馆开始,从华夏人文始祖三皇谈到大谷关,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客家人通过此处往南迁,又从洛阳的两头神兽——河出图、洛出书,再到圣人则之。伏羲深受启发,推出八卦,后来周文王把它推演到64卦,是中国文明的根!安老师介绍到,龙马负图而出,是华夏文明的第一线曙光!河图,洛书的传说,告诉我们华夏文明的原点,诞生,和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的诞生都是在洛阳!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始于洛阳!
安老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什么意思呢?客家人的原乡之情!陆游写出了南迁的客家人,对原乡的思念之情!
安老展示了重要藏品——何尊!其底部122个文字,拓片的文字里面记载了:“西周初期周武王的一段话!”洛汭就是黄河和文流洛河交叉的这个区域——洛阳,天下的中间!当年夏商都是以此作为天下中间的,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两个字,所以中国这个词,就是指二里头夏都遗址!世界所有古都里,只有古都洛阳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场景,沿着黄河、洛河这样一个流域过来,在洛阳盆地,依次散落五座古城遗志,其中和客家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汉魏洛阳故城!就是在西晋王朝的中国的都城,那么这个地方也是后来客家人第一次大南迁,就是从这座城离开的,原著居民!为什么先人们要走呢?——逃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西晋末年的一场战乱。西晋末年,出现八王之乱,司马家的八个王爷,为争夺皇位,发生战争,把洛阳城打的一片瓦砾,使得洛阳人灾难深重,无法再继续生活了,特别是永嘉之难,我们有八个姓,就举族南迁,林黄陈正,詹丘何胡,八大姓举族南迁,客出大谷,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氏族大家族把人和文化都迁移了,当时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大概有100万之众,当时是最先进的文化,从黄河流域带到长江流域,后来又传播到福建一带,南迁。是一段苦难的历史,踏上了充满荆棘的道路。当年客家先民南迁,踏上了一段苦难之路!西晋末年的南迁,是历史上客家的第一次大的南迁,到了唐朝,又出现了安禄山之乱,安禄山把据点设在洛阳,洛阳生灵涂炭,导致了大批的中原人南逃,唐末又出现了黄巢起义,前后这百年间,大批的中原汉人第二次南迁。随后到了北宋,又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灭亡,都出现了南迁,到了明清,在中国历史上,五次大的南迁,都是跨过洛河,跨过大谷关,一路向南。客归故里犹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当我追寻你的足迹,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懂你!
正如安老师所言:牢记祖先的经历苦难,珍惜当下!都城洛阳,当年被称为八关都邑,关——都是驻军的地方。守卫京畿,客家人多次南迁,西晋皇城正南的山口,走时,必须把书带上,把祖宗排位带上,文化和精神的寄托,传承保留下来!客家人南迁——罗香林先生把它总结成了五次,充分展现在大图上。飘扬海外,开启新征程。客家人自清代开始走向了国外,散播全球。但不论到了那里,他们都把家看的很重。以洛阳命名,以此开端,在中国出现了大量以洛阳命名的地名,洛阳村81个、洛阳乡10个、洛阳桥22座、洛阳河16条,洛阳山9座。人随迁异地,心系洛阳,时刻铭记故乡。他们还把晋语,带到了南方,其实就是原来的河南话。中原的格律,唐诗宋词音律,以客家话来定的。客家人到了福建,把中原五宝带过去了,福建土楼,有防御功能,宜阳县,偃师区,都还有从西晋时期遗留下来的坞堡建筑,以及客家人到广东所打造的围屋,一脉相承。我们保留了之前的方言,文化,还有之前的建筑风格。足迹遍寰宇,礼俗仍晋唐。200多个大姓,从河洛地区诞生的,洛阳是最大的姓氏发源地,客家人从西晋开始南迁,到宋代形成,产生了无数英雄,改变了历史发展进程。洪秀全、孙中山、朱德、叶剑英、叶挺等优秀的客家人,直接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正如安老最后一句:根在河洛、共襄盛举!此言深意!寄托了我们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无限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