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应该说,生活和教育本来就是一生。教育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使命是帮助一个人的生活从自然人变成社交人,同时延长人的寿命。宽度和高度帮助每个生活变得更好。
教育应以生命为源,回归生命的本体,内心地审视生命的本质,让生命恢复其自身的价值。对外建设教育领域,建设生活的精神家园。有时我们的教育缺乏对生活本身的必要关注。今天的社会已经是一个由科学技术理性主导的世界。当前的教育通常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并教会学生“如何谋生”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经常成为接收知识的容器,因此他们只会看到知识,而不会看到生活。因此,在我们的新教育研究未来课程时,我们专门开发了以“扩大生活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为核心概念的“新生活教育”课程。
生命教育应首先关注自然生命,因为这是生命的长度,而人体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我们认为,安全与健康是生命的自然属性,是生命发展的基石。无论是缺乏保护还是缺乏健康,生命都不可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向我们的孩子传授有关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了解家庭安全,学校安全,社会安全,游戏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和现场安全。让老师和学生知道,学习保护生命永远是第一选择。这也是世界上生命教育中的一种普遍做法。因为最简单的事实逻辑之一是:只有生命得以保存,生命的其他含义才能得到扩展。我们还主张应强调师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性别健康,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营养,运动,治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掌握情绪。管理,环境适应,缓解压力等方法。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有限,这只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人类生活是由无数微小的联系组成的。每个环的长度会影响整体。
教育应该是然生命在安全与健康两方面的努力,延长每一个人的生命长度,从而无论是从社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整个人类生命的代际角度看,用这一环又一环的点滴累积,增加人类生命链条的长度。这次疫情也提醒我们,教育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学会勤洗手,懂得何时需要戴口罩,懂得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我保护,养成科学膳食、锻炼身体、合理作息等良好习惯。把这些做好了,生命的物质基础就打牢了。那碰到灾难、碰到疫情,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该如何自我保护并帮助他人?这也是教育中必须要加强的。
生命教育要关注社会的生命,这是生命的宽度。除了安全和健康之外, 我们的教育还要立足生命的社会属性,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都要和别人打交道,都要学会理解、宽容、尊重别人,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所以,我们也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让学生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认识到个体命的共在性以及他人存在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共同合作、彼此尊重、善于沟通;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拥有个性化的积极力量,包括乐观、胜任感、自尊感、人际支持等。
当然,生命教育也应注意人的精神生活,这是生命的高度。我们的教育应基于生活的精神属性,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和反思生活,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珍惜生命的存在,期待美好 生命的意义,以及对生命的关心和对生命的关爱,可以通过人文关怀,人民和人民的胸怀以及广泛的人类情感而造福他人和自然。
因此,学生的快乐成长必须首先从生活教育开始。“生活教育,让教育回家”。实际上,以生活教育为我们教育的最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共识为“让生活回到教育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