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组成:思想(思维头脑认知),情绪(头脑和身体的连接处反应),行为(身体)。物品和空间的断舍离整理过程,身心疗愈和成长都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
一:
1:你的空间和物品,就是你的内心能量状态。
内心能量是暗箱,不可见,不可测量。
当你选择物品时的思想,以及你的心态,
(行为) (思维) (情绪)
不断累积,就形成了内心的能量场。
内心能量场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时思想,情绪,行为。
2:通过外部物品的状态,可以观察到物品主人的内心能量场。
对待物品的方式是无意识或偏执,就是消耗内心能量,内心涣散。
对待物品的方式是物尽其用,欢喜,就是增长内心能量,内心专注。
接纳,臣服,感恩,宽恕,忏悔,愿景,行动习惯养成。这些是人格品质的细化。
二:
1:断舍离实践物品整理的原则:
必需品
喜爱物品
整洁
实用
美观
房间物品都是支持自己的能量(满足而喜悦)
人格品质包括:思想,情绪,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平时我们提到的三观,性格,脾气,心态,习惯等,就包括了这三个方面。
接纳,臣服,感恩,宽恕,忏悔,愿景,行动习惯养成。这些是人格品质的细化。
2:人格品质之间的联系
(1)接纳自己和全部的物品:思维不评判,情绪不后悔,行为习惯是认真收集每一样物品,包括不喜欢的。
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批判,不冲突,平和下来,不内耗能量。
思维固化,僵化,在变化的环境里,就会成为自我障碍。
接纳使思维开放,保持思维的流动感,内心能量是成长的。
(2)臣服于自己和所有物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词典里没有:如果,有可能会,最好是
(3)感恩自己和所有物品(思想情绪行动):感恩是给予,是付出。
我们都接受上天的恩典和无数人的帮助。
我学会与自己连接,与万物连接,并按本有规律给予善待。
我自己的身体思想情绪,也是需要按规律给予照顾。
万物也需要按规律给予照顾。
(4)宽恕自己:思维如买多了,买了不喜欢,买了没用,图便宜;情绪是心情差,心情好,无聊,忍不住;行为总是不出色,行动力差。
宽恕是处理自我情绪的方法,不滞留、堆积情绪。
出现不同或者不适,观察即可。
宽恕就是不二次激起内心的冲突。全力处理当下遇见的状况。
惩罚不能使自己获得提升,也不能终止事情的循环。
宽恕是针对自己的释放情绪的方法。
(5)忏悔(行动):按照正确的方法,反复演练,思想,情绪,行为,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
不仅是认错,道歉,口头和情绪,或内心只想减少内疚和负责的心态,只求自己安心。
而是要反复将正确的思想,情绪,行为进行演练,达到真的把正确的事做到。
忏悔从宗教上说是可以减少内心的负罪感。一个谎言要无数谎言弥补。
忏悔可以打消被惩罚的顾虑,不后悔,不赎罪,不被惩罚。
尽快进入修正的状态。
(如果不喜欢忏悔这个名词,可以用其它词替代,只要不懊悔过去,立即进入当下即可)
断舍离整理的忏悔:
断舍离整理原则:必须品,喜爱品,整洁,实用,美观,选择给自己支持能量的物品。
做到正确的断舍离原则,按照正确的方式购买物品,对待物品。
断舍离实践整理的过程,就是接纳自我,臣服,感恩,宽恕,忏悔的人格品质培养过程。
三:
任何事物都有道可循,也包括我自己。
1:我的道
(1)思想:很活跃,但也很容易形成固定模式,在某种思维能量状态下循环。
接纳能使思维开阔而流动。
臣服能开启思维之外的心灵空间。
感恩是个人思维通向心灵空间的快速通道。
(2)身体行为:反复练习,行为习惯都是练习出来的。
道理都懂,却做不到。
是身体在掌控结果的表达。
也是身体被忽视的表示。
身体养成了自己一些固定行动习惯。
有环境因素,也有个人生物、习惯因素。
我们要学会识别身体的需要,才能学会调整头脑和身体之间合一。
动起来,从容易,反复,简单,喜欢,好操作的开始。
学会倾听身体,调节身体。
(3)情绪:是头脑和身体的交汇反应。
当头脑(思维)和身体(心)有了冲突,谁会决定结果?是身体。
当头脑和身体都在表达需求,谁说的是真实需求?是身体。
如果身体的需求或者结果被忽略或者压抑,情绪就会失控,或者身体会病,或者精神会病。
宽恕:是不再挑起我的头脑和身体的冲突。当头脑或者身体感受到不一致,宽恕任何一方的不适感,不再二次激起起任何一方的批判和对抗。
忏悔:是正视眼前的错误或者困难,立即进入修正的状态。
头脑和身体的合一,必须经由忏悔完成。
头脑和身体通过忏悔放下各自对过去记忆的存储,不后悔,不内疚,不赎罪。
活在当下。
2:我是存在,不是标签
是否在说身体才是“我的”主宰?并非如此。
头脑思维,情绪表达,身体力行是“我”的内涵。“我”并不是某个标签,也不是某种行为的固定个体,也不是某种情绪的代言人。
当我不在固化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也就不会被某种标签所限定。
“我”就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存在,自我疗愈,自我成长就会成为我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