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谈到习惯时说:“其实世上并无好习惯或坏习惯之分,只有有效的习惯。”
对于一个在物质生活上占10%的我来说,健康也毫无疑问的包含在了其中。
这就导致我的保健活动必须是保质保量的。具体体现在了早晨、中午、和晚上。
受老爸的影响,早起睁眼的第一功课便是拿两只手开始从额头到脚跟的揉搓摩擦。力道均匀且穴位全面。
后来系统化学习后才知道老爸的疏通经络运用的是如此地道。现在尽管懒散了许多,至少捶捶打打还是有的。
午间的小休憩抵得上一个晚上的睡眠,上学那会儿坚持的挺好,工作后就已经幻化成了冥想。午饭后的小百步走动是很有必要的,或者可以简单的散步帮助胃部消化也是很好的。
不管多晚,一盆热腾腾的泡脚水肯定是离不开的,水量约莫淹过小腿肚即可,二十分钟后如果还没有睡着的话可以试着喝杯热牛奶,放个舒缓一些的轻音乐。
生活和工作需要有张有弛,如此才可体验人生中的每一刻美好。仅仅要做的就是【开始去做】而已。
泡脚溯源录
1、“重新设计你的生活,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成为最容易做的事。”
2、一个习惯叠加的开始
一开始对泡脚这件事情的斗争真是没少下功夫,但追究其源头的时候倒是没有那么难。
3、习惯来自于身边人的影响
小时候晚上一家人吃完饭,聚在一起看动物世界的时候,妈妈会端来一盆满满的水,然后把自己的脚放在冒着热气的水里,脸上洋溢出舒服享受的面容来。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有种马上把袜子脱下来,两只脚丫子塞进那盆热水里享受的感觉,甚至联想到那盆温度相当的水正把温暖从脚底传到小腿再往大腿上攀爬的感觉。
4、浅层意识拒绝模糊目标
但事实上是我此刻坐在离妈妈不远的沙发上看着她在享受这一过程,妈妈说有没有人和我一起泡脚哇,但前提是得自己去烧水打水喔。一听到后面这句话我脑袋里是这样的:啊,还要自己打水,烧水,还得找洗脚盆,这么冷的天太麻烦了,还是不要了……于是就搁浅了。
5、持续不断的重复
后来上了初中寄宿开始到现在泡脚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并像早起刷牙一样变成了一个生活中简便易行的习惯。
开始的改变初心很简单,因为课业的压力和想起妈妈那享受的面容,至于过程的繁琐早已不是重要因素了,因为目标是把脚放进一桶满满的水里就够了。
6、目标化和仪式化
就像詹姆斯-克利尔说的一样:“因为最初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正是我们对有奖励的经历的期待之心。”这个期待之心仅仅是因为泡脚对我的身体有一个健康的养护和对身心的调节。
喔~不要忘了老生常谈的一句叮嘱【记得多喝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