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无价

        近日,我的老家,那个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炸锅了!为何?因为要搬迁,搬迁就要给拆迁费,这可是个永恒的热点。

      钱是政府的,给多少,政府说了算,但给谁,似乎又说了不算。因为村里太多老宅子,在过去,弟兄几个住一个院子的太多了,据长辈们说一家人住一块儿好,互相照应方便。但凡事都有利弊。随着岁月流转,生老病死,折腾着折腾着,一个院子里就分不清你我了,尤其是一些倒塌了老房子,又在原处盖了新房子的或者曾经不止一个弟兄住过的房子,算是扯不清了,院子里的经纬就更难区分了,于是,在面临拆迁赔偿时,炸锅了!

        兄弟开始翻旧账,各自挖空心思挖着泛黄的记忆,都想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说辞,好多要点平方数,寸土寸金嘛,谁和钱有仇,兄弟情,早靠边儿了!听,这家打起来了,看,那家翻脸了,哎吆为,谁家的哥哥好多年都不回老家,突然也回来分羹了……人心被金钱剥得赤裸裸,赤裸裸。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得并不过分。

      此时此刻,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也能彰显出一个家庭的家风传承。一言不合就打架,成了我村许多家庭的新常态。我的父辈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考验。

        父亲兄弟四人,老大早以去世多年,那时我们刚一两岁,所以压根儿不记事,只是无数次听父母说,我的大伯没有结婚生子,生病后是父母赡养送终的。二伯和三伯都在外面当工人,家里的事很少管,爷爷奶奶也是父母照料,二伯自己买了个单独的院落,三伯好像是后来回来住的,和奶奶住一排房子,但父亲说,三伯住的应该是大伯和爷爷奶奶的房子,因为当时村里是不给户口在外的工人批地基的。当时都清楚,但慢慢地,谁也不去管了,只要各自有处住就行了。

      可今天,似乎理不清不行了,不分也不行了。父亲觉得在赡养父母和长兄方面,付出得多,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些补偿,似乎在情理之中。但大伯好像早已自己默认他住过的房子就是他的,院子也有一半归他,也能理解。咋办?

      作为晚辈,我们是不希望老兄弟反目的,既伤和气,又对身体不好。都七老八十了,为了几个钱再闹出点毛病来,可就得不偿失了。于是,我们姐弟三人达成一致:劝父母,一切服从政府安排!这样就能避免一场战事儿了,呵呵。也免得我们下一辈凑一块儿时尴尬,不好相处了,再说,我们的下一辈懂事了也要说起这事儿来的,不能只顾眼前,风物长宜放眼量!

      从昨晚开始,弟弟就打电话做思想工作。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又打了电话过去劝说。今晚又聊了半个小时,聊着聊着,我感动了,被父母的善良宽容感动了!

      母亲说:我们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现在想起来,当年照顾你爷爷奶奶和大伯从来没想过图什么,只是觉得应该!看不得家人受苦。

      父亲说:我只是讲讲那个理儿给你三伯听,当年照顾你生病的大伯,一照顾就七八年,也是为你爷爷奶奶分忧,尽兄弟情,不是图什么。说出来只是希望你三伯能摸着肚子想想,当年他在哪?但明天政府来量面积,我会服从政府安排的。

      我感到心里热乎乎的,为有这样的父母骄傲!父亲的重情重义,母亲的孝顺娴良从小就默默影响着我们姐弟三人。印象中,母亲从未和奶奶红过脸,从没对奶奶大声说过一句话,这在当时的婆婆媳妇是天敌、隔三差五揪着头发打到一起的农村是很少有的。记得当时不懂事的我曾问母亲为何不和奶奶打架,别人都打啊!母亲笑着说:她胆小,看见打架害怕!结婚以后我才理解:那是孝,不是怕!

        所以,我们姐弟三人长大后,虽然家庭条件都一般,却谁也见不得父母再受一点苦累,谁也不想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对公婆或者岳父母也都一视同仁。有好吃的,我们姐弟三人都记挂着父母,父母生病住院了,我们仨抢着去交费……父母逢人便夸自己的三个孩子孝顺,他们因我们而自豪!

        但我想说,我们今天做的,都是父母用无声的语言教会的。这是从小浸润到骨子里的东西。善良、宽容、孝敬、团结……

        房产有价,家风无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