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送儿子出门学习,时间已经很紧张啦!外面还飘着大雪,心情莫名地有些波动与起伏!幸亏,有个声音一直提醒自己,平静、平静!
于是,我平静地穿好衣服,平静地告诉他穿好衣服,我在门口等你。等他穿好衣服,来到门口时,棉衣的拉链没有拉,匆匆忙忙穿好鞋子,拿起姥姥递过来的书包,就和我进了电梯。
进入电梯,我严肃地对他说,“把拉链拉上吧!”我知道,那一刻,尽管,我的语气是平静的,但是,我的表情一定是僵硬的,以至于,儿子,立即安静地去拉拉链。
由于小家伙手里拎着书包,所以,当时,是没有多余的手去做这件事儿的。我静静地看着,没有一丝想要“出手解救”的想法。
于是,我看到:他试着将书包放在电梯间里的栏杆上,由于栏杆与电梯间墙壁的间隔很窄。因此,栏杆是承担不住“硕大”的书包,刚刚放好,准备腾出手来,拉拉链时,“啪”书包掉了下来!儿子连忙拾起书包,有些紧张地说:“电梯快到了!”我的情绪也在慢慢地归位,我说:“下了电梯再拉吧!”
这时,电梯到了b1层,下了电梯,我对儿子说:“电梯到了,把拉链拉上吧!别着急,我等你!”尽管,儿子没有看到我的表情,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自己表情的舒缓,因为有个声音告诉我,情绪将会改变自己此刻的“教育”!
我平静地,不再有任何催促的等待,时间在他努力拉拉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过去,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啦!我就做一个“袖手旁观”的妈妈,他就做一个“专注做事”的孩子……
他一手拿着自己的书包,一手略显费力的拉着拉链,但是,速度远比我想象地要快的多,克服了起点的困难,越往上,就越顺手啦!很快,他完成了这项工作,然后,稳稳地拿着书包,和我一同出发啦!
在路上,我问:“自己完成了这项工作,感觉怎么样?”他说:“不错”;我问:“手里拿着书包拉拉链,是不是有些不舒服?”他说:“是啊”;我又问:“为什么不寻求帮助,请妈妈帮你拿书包,你拉拉链呢”;他说:“我看到你手里拿着一个大包,就没让你帮忙”;我说:“哦!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关心妈妈、想着妈妈。下次,当你需要帮助时,你可以试着寻求妈妈或身边人的帮助,说出你的想法,如果可以,我们是很愿意帮助你的,好吗?”他答:“好的”。
伴随着我们的对话,一段风波结束啦,这个小小风波或许是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都会常常遇到的,包括我们家里也常常遇到,但是,如何处理是最得当的呢?今天,它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说,希望孩子独立,希望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孩子自信,然而,却忽略了很多培养孩子独立、自己事情自己做以及自信的机会:
我们会因为着急,代替孩子做自己洗漱、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的事情;
我们会认为孩子还小,代替孩子参与家务、整理玩具以及参与力所能及事情的机会;
我们会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吗,我们多做点,他能做好什么呢?等将来长大了再说呗!
就这样,孩子失去了得到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失去了不断认知“我能行”的机会、失去了获得自我价值感的机会,慢慢地,他开始依赖父母,依赖家人;他开始拖延、开始推诿;他失去了自我、他活在了大人操纵的世界里……
而这一切,都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
孩子开始不断地强化一系列的认知——“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可以的”、“我是无能的”,这一系列的认知就仿佛一张张标签,慢慢地,在我们着急,替他穿上衣服时,被“贴上”;在我们看他行动缓慢,帮他洗漱时,被“贴上”;在我们怕饭菜凉了,喂他吃饭时,被“贴上”;在我们担心他做不好,夺过来替他做的那一刻,被“贴上”……“贴上”容易,“撕下来”难呀!
生活是一个不断获得体验、积累经验、收获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试错的机会以及修正错误的机会,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并实现成长呢?
就像一座大楼不会凭空而起,它需要地基、需要一块块添砖加瓦;同样,在孩子这座人生大楼建筑过程中,缺少体验与试错,无疑就缺少了厚实的地基,七拧八歪的“砖瓦”是大人随机拼凑的,自然,也会有一些与孩子成长相匹配的;但是,更多的是与孩子成长相悖的;是孩子违心接受的;也是孩子排斥的,这样,孩子这座人生大楼就会岌岌可危,无法承担起未来的风吹雨打……
今天,我做了一个“袖手旁观”的妈妈,那一刻,
我希望,我的能量降到最低,这样,孩子的能量就会升腾,拉上拉链那一刻,他获得了愉悦而幸福的体验;
我希望,我的陪伴一直都在,这样,孩子就不再孤单,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时,他获得了安全感,因为妈妈一直都在;
我希望,我的情绪是平静的,这样,孩子就会带着一颗轻松地心情去面对困难,他会专心致志投入地去做事,而不被情绪左右;
我希望,我的“无为”是“有为”的,这样,隐形的妈妈,就会托起一个强大的儿子,在他人生中,强化了一个他特别需要的自我认知,“我能行”,在拉拉链这件事上,“我是可以的”;
我希望,我的引导是有益的,这样,孩子就会学到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身边人的帮助,而不是陷入本领恐慌、拒绝排斥、停滞不前……
做一个弱化自己,但放大孩子的妈妈;做一个“袖手旁观”,但敬畏生命的妈妈;做一个指导点滴进步,而非操控成长的妈妈;做一个无为而治,但顺应天性的妈妈……
无戒二十一天训练营之第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