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金秋飒爽的季节,转眼就是开学季。
最近热播的《小别离》以其写实、直白的方式,让业已毕业的小伙伴们又重温了下当年上学那段半是甜蜜半是忧伤的峥嵘岁月。
在我们特色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孩子都不热爱上学,大部分家长都极其热爱让孩子上好学,于是彼此半生冲突就基本围绕着:学学学、分分分、考考考了,你觉得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可你妈妈觉得你还可以再努力一点。
上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上学时学的内容80%都是木有用的。事实证明,语数外学不学不影响正常生活,中国人都会说本地话,偶尔个别字写不出,也有各种输入法来凑;数学上的加减乘除,一个计算器足以搞定,更何况超市购物都会给你打小票;外语就更别说了,当年因为入世狠狠火了一把,但是对于常年生活在五线城市的偶来说,现在退化到只会说:“hello”。史地政倒是可以日常聊个天,但是动不动就会被诸如百家讲坛之类的大咖们碾压,少壮不努力,老大去点赞。至于理化生,不好意思,我是文科生,只能遗憾的表示:学过、忘了,会且仅会使用一句:天空,如同95%的硫酸铜般瓦蓝瓦蓝的。而且就这一句,还是复制别人的……
上学之后,旧有的知识被淘汰你还的学。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们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只要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但是,然而并不是,当年四级六级要考的吧,计算机等乱七八糟的证要考的吧,专业课要考的吧,找工作还是要面试的吧,虽然没有监工,但是你也的自觉干活啊,当然如果你想毕业就失业的话,自己开心就好。
参加工作会好吗?当然不是了,新进入职,要学习岗位技能吧,隔三差五,工作内容要有新调整吧,能一直与岗位与时俱进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时候糟就糟在,岗位不在了,但是你还在,比如当年的传呼台。要知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
如就此定论上学是完全木有用的,那也不尽然。
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在一些招聘简章上,都会附加说明,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型国家公务员等行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前提也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好多单位还搞学历歧视,专门招聘985、211什么的,三流院校的毕业生真真是一个大写的虐啊。
学习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上学时期培养的。有一个21天理论,一件事情坚持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的,坚持学习十多年,即使是出于被动,但也会对日后的再次学习有所助益。
文化是种软实力,是个人综合素质奠基的起点。是什么决定了同一场景中,你的感觉是“落霞与孤鹜齐飞”,还是“快看,天上有好多云,好多鸟”。是什么决定了一场公众性事件中,你是盲目跟随发泄情绪的乌合之众,还是独立思考的清醒派?答案是:学习。
知乎达人采铜曾经说过: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陈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中自责。学习是你超脱现有阶层的局限,以一个更开阔的视角审视自我、发现未知的重要途径。没有攀岩到一定高度,就不会有选择的权力和眼界,只有被选择的境遇和局限。
但是上学不等同于学习,以功利为目的的要求结果,以分数为基准来衡量一个孩子,重视结果成败而不关注过程的愉悦,强调单一的投入而忽视兴趣的培养,最终泯灭的只会是学习的热情。
有人说:所谓父母之爱,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可以任你图画,他们是一粒种子,有着自己的花期和生命力,我们只需要陪伴、欣赏,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