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1.OSI的7层参考模型

分层名称

功能概述

常见协议

7

应用层

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

FTP,DNS,HTTP,SMTP等

6

表示层

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不用协议

5

会话层

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

不用协议

4

传输层

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UDP等

3

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

IP,ARP,RARP等

2

数据链路层

负责物理层面的互连,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

802.11,WIFI等

1

物理层

负责物理电路的比特流互换传输

RS-443等

使用到协议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这四层
可归纳为TCP/IP协议族的四层模型中。

2.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
面向连接:在通信传输前,需要先打开一个连接,连接关闭时是无法发送数据的。比如TCP。
面向无连接:无需确认对端是否存在,发送端随时可以发送数据。

3.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如过去的电话网,独占线路资源,只有在上一个连接传输完毕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连接。
分组交换: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之后分别发送,可以提高线路利用率。

4.单播,多播,广播,任播


单播:一对一通信
多播:特定组内的通信
广播:同一数据链路内的所有计算机
任播:特定组内的任意一台计算机

5.IP地址
Ip地址 = 网络地址 + 主机地址
当主机地址部分全部设置为1时,就成为了该网络地址下的广播地址

6.TCP连接
TCP通过序列号与确认应答(ACK,用于指示希望下一次传输的序列号)提高可靠性。
一次连接的简历与断开,正常过程需要来回发送7个包才能够完成;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请求建立连接)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ACK(针对SYN的确认应答),发送SYN(请求建立连接)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ACK(针对SYN的确认应答)
成功建立连接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FIN(请求切断连接)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发送给ACK(针对FIN的确认应答)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发送FIN(请求切断连接)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发送ACK(针对FIN的确认应答)

7.关于UDP
UDP不提供和TCP一样的复杂的控制机制,利用IP提供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服务
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UDP无法进行流量控制等避免网络拥塞的行为,此外,传输途中即使丢包,UDP也不会负责重发,甚至当包到达的时候也不会去纠正是否错误;
适用场景:
A.包总量较少的通信(DNS,SNMP等)
B.视频,音频等多媒体通信(即时通信)
C.限定于LAN等特定网络中的应用通信
D.广播通信(广播,多播)

8.关于SOCKET通信
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
服务器:监听指定的端口,等待客户连接请求,客户连接后,会话产生;在完成会话后,关闭连接。 客户端:使用Socket对网络上某一个服务器的某一个端口发出连接请求,一旦连接成功,打开会话;会话完成后,关闭Socket。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个人认为,Goodboy1881先生的TCP /IP 协议详解学习博客系列博客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学习笔记,这虽然只是...
    贰零壹柒_fc10阅读 5,116评论 0 8
  • 1.这篇文章不是本人原创的,只是个人为了对这部分知识做一个整理和系统的输出而编辑成的,在此郑重地向本文所引用文章的...
    SOMCENT阅读 13,171评论 6 174
  • 同样的,本文篇幅也比较长,先来一张思维导图,带大家过一遍。 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 二、 TCP/IP 基础...
    涤生_Woo阅读 65,486评论 38 1,037
  • 协议基础 协议就是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时实现所达成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使得那些由不同厂商的设备,不同的C...
    d9fc24a0c9a9阅读 2,410评论 0 6
  • 一、网络基础知识 1. OSI 参考模型 OSI 模型中,每个分层都接受由它下一层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并且负责为自己...
    SeanCST阅读 1,693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