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变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长在渔米之乡,一到金秋时节,稻子成熟,一片一片都是金黄灿烂的稻海。一眼望不到边,真的是稻海连天天无边。

      得于家乡盛产大米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从小吃大米长大,顿顿食粮是米饭。在我的意识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只有米饭才是饭。别的饭都是零食吃不饱的。

        比如馒头,比如大饼,那只能偶尔的搭配着米饭或者粥吃。哪天母亲来了兴致会蒸几个红糖馒头给我们当零食充饥用。毕竟做面饭太费功夫了,那时候父母一天到晚都忙着生计很少有时间做面饭。

        饺子还是要吃的,逢年过节的时候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传统习俗。所以从小对饺子的印象也很深刻。它是饭中的极品,是节日热气腾腾的氛围,是为改善生活而存在的奢侈品。

        虽然小时候不爱吃饺子,但我喜欢家里包饺子的氛围。韭菜的清香,擀面棍和面板的吱吱碰撞声,煮饺子时满屋的烟雾缭绕。大人们有说有笑的包着饺子,我们在旁边走来走去的玩耍或者安静下来学着擀饺子皮。这一切都很温暖,像一副油画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多年后,我学会了包饺子,也喜欢上了吃饺子。往复重温着忆中这幅温暖的画面。

        多年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吃面食。这应该缘于滦县上学时口味和习惯的改变。

        学校食堂早晚是没有米饭的,清汤一样的稀粥和馒头。中午的米饭还大多数时候抢不到。我应该是被生活所迫习惯吃馒头的。[偷笑]舍友回家周时经常带回来的大饼,又让我对烙饼多了一份追求和热爱。

        从不会和面的人,到现在能够蒸出白白胖胖的大馒头,烙出酥软的大饼。甚至还会烘焙,这就是后话了。不管怎么说我的后半生应该和面粉结缘了。

        米饭已经不再是我们饭桌上单调的主食。但每天中午米饭还是必备的。它是基础,是根本,不可或缺的。

        世界每天都在改变,我们的饮食也越来越多样化。早餐不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一味的米饭或者浓稠的米粥,或者最奢侈一点给做个蛋炒饭。

        现在我的孩子早上是坚决不吃米饭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他的意识里同样也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新的观念,米饭不应该做为早餐。

      面条、馄饨、稀粥和包子鸡蛋饼、意面、炒年糕等等换着花样做来吃。还要搭配上各种水果和牛奶,以便达到营养均衡。

      饮食和口味的多样化营养化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得不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四十年里最大的变化之一。[呲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饺子(jiǎo zi),又称:水饺,是一种有馅的半圆形的面食,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地方上叫做“扁食”。饺子被称为...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3,716评论 0 4
  • 文/学峰 去了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美食,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美食。 我的故乡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我的童年和少年时...
    学峰读书阅读 2,123评论 1 5
  • 很难想象, 那么细细小小的几条, 能泡出如此的金黄灿烂。
    十八呆阅读 163评论 0 0
  • 年,这不说来就来了。 无与伦比的精彩也好,鸡毛蒜皮的平淡也罢,日子就这么匆匆又缓缓…… 能彼此平安,温暖相伴,就别...
    盈盈她说阅读 334评论 0 2
  • 文化一定有来历, 是历史成长的叠加体; 文化一定有群团, 是集合特质的自主体; 文化一定有创新, 是不断创生的发展体……
    教育深耕者阅读 22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