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历史写历史,胡说八道不知耻。
心灵写史真扯淡,名利双收好快活。
——总评《明朝那些事儿》和“历史发明家”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垃圾读物被商业炒作成旷世神作,各种营销手段欺骗学生去读。中国人民大学毛佩琦教授给这部垃圾读物写序言,毛佩琦教授的良知在哪里?这是一个持续十多年的时代悲剧。
——题记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一直被宣传成是“明朝历史的入门通俗读物”。这部小说有大量的学生读者,媒体上存在大量的文章诱导学生去读这部小说,我认为这是一种恶劣的为了金钱而误人子弟的行为。 这部小说的营销炒作已经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网上铺天盖地的软文都在用各种方式推销这本书。如果你翻开《明史》、《明实录》和《明史纪事本末》去读一下,你会发现此书伪造的历史太多,对没有判断力的学生读者的伤害是巨大的。错误的书,可以误导孩子一生。即便是成年人,有精力读并且能够读懂文言文版的《明史》的人也是很少的。
下面依据我自己读过的《明史》等史料,我从五个方面来评价一下《明朝那些事儿》和其作者“当年明月”:
第一、从与历史事实的契合程度来看,《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写得非常糟糕,这本小说基本上每一章都存在作者自己歪曲和伪造的历史。比如,小说第一部第十三章说“朱元璋把张士诚的杀死,把他的尸体烧成灰,所谓锉骨扬灰是也”,而实际上张士诚是自己上吊而死的,并非被朱元璋杀死。张士诚死后,朱元璋也没把他的尸体烧成灰。 小说里说“朱文正一到洪都就留连于烟花之所,整日饮酒作乐。”实际上《明史》里并没有记载这些事情。
小说里讲“郭子兴故意派朱元璋去定远送死”,而实际上,去定远是朱元璋自己做的决定,并非郭子兴想害他。
第二、从写作水平上讲,《明朝那些事儿》的写作水平很低下。让语文老师来给“当年明月”改作文的话,绝对是不及格。“当年明月”的写作方式可以总结成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写到那里。本来在讲一件事,突然就开始讲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故事。小说作者缺乏对历史大事件的把握能力,他喜欢对历史事件的某几个细节大书特书。只要是作者认为很幽默、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就算是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东西,他也会文采乏善啰嗦很多句话来反复地描写。总之,一切为了幽默,为了有趣,如果实在没有有趣的地方可以写,作者也会编造故事让小说显得有趣。
这部小说也常犯文不对题的错误。小说第一部的第九章的标题是“决战不可避免”,我一看到这个标题,以为在本章小说主要会讲“为什么决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章应该不会正式开始描写战争。但是接着看了小说正文,发现主要讲的内容是“陈友谅率领大军进攻应天,结果吃了败仗,损失了不少军队和战船。”
第三、从文采上看,我认为小说文字水平低下,毫无文采可言,这是小说第一部第十章的小说原文:“陈友谅在江里洗脸,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脸水。陈友谅在江里洗脚,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脚水。陈友谅在江里撒尿,朱元璋……”,这样的语言我不知道其他读者怎么看,我自己觉得一点都不幽默,反而显得很粗俗。
第四、关于小说作者“当年明月”,我认为他的史学功底很糟糕。一个人平时读的什么书,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他的作品里面。“当年明月”很早就公开说自己很小开始读二十四史,但是从“当年明月”写的低俗的文字中,看不出来他以前经常读二十四史,只能看出来他经常读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他还爱看香港黑帮片。
“当年明月”还在小说里专门写了明代的“王阳明”。“当年明月”对王阳明的描述基本就是一个门外汉的胡说八道,“当年明月”自己都没怎么读过“王阳明”的书,却在小说里大谈王阳明。只能说“当年明月”胆子很大,厚颜无耻,他可能觉得全天下的读者都是傻瓜。 江湖骗子张悟本不懂中医,还写了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不过张悟本神医的名头已经被揭穿了。
第五、这部小说里存在很多低俗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学生如果读了这部小说,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被扭曲。这是小说第一部第七章里的原文:“在徐寿辉的部队里,兄弟义气是为人看重的,如果有谁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视和惩罚的,这种组织体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著名的洪兴帮 。”从这些文字能看出来,“当年明月”是香港黑帮电影的爱好者。
“当年明月”在小说里面还大写特写万贵妃和明宪宗的姐弟恋故事。当年明月的想象力好丰富,正经历史书里没写万贵妃和明宪宗的爱情故事。他把写历史变成了写言情小说。“当年明月”可能是武侠小说看多了,满脑子的青楼和烟花之所,所以他瞎编了一个朱文正爱上青楼的故事来吸引读者。
“当年明月”据说开创了“心灵写史”的潮流。“心灵写史”是什么呢?“心灵写史”不就是“大嘴巴,不靠谱,满嘴跑火车,瞎写历史”吗 ?“心灵写史”不就是“把历史娱乐化,低俗化吗”?“心灵写史”的写作门槛很低,看几本白话版历史故事书就能写好多本。
“明朝那些事儿”这个书名改成“瞎扯版明朝故事”更合适。